北京医院治手足癣 http://m.39.net/pf/a_9125676.html
常辰南京悦设空间设计创始合伙人南京悦舍食单甜品店创始合伙人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学学士

曾经任职于CCDI(深圳)墨照工作室、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作品多次被ArchDaily、gooood等设计媒体报道。曾获得ArchDaily年度建筑大奖(第十届)入围奖、老宅新生设计奖_年度优秀古建筑保护设计奖、陈设中国-晶麒麟奖_空间陈设美学优秀奖、年度全国社区商业设计_创意奖、年新浪家居评选的南京十大青年设计师等奖项。

从设计院辞职以后,常辰和女朋友在南大附近开了一家小小的甜品店——悦舍食单。位于南京汉口路上,被文人墨客情致浸染,这里是学府一条街。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三十三岁时即辞官归家,就在如今的广州路与上海路附近购置了一处废园,未改名但易其义,仍叫做“随园”,自此筑室定居、著述诗文,闲适了近50年。烹饪著作《随园食单》也创作于此。“古有郊野私家园林,今有闹市私宅院子”,常辰仰慕袁枚的随性,便援引这部中华美食圣经取了店名。

藏于闹市间的小店许多慕名而来的食客初来乍到总是摸不着门的——藏在居民区的巷子里太过于隐晦,慢找细寻又回头折返,才发现原来那个极不起眼的小院子就是;你也无法兴之所至地贸然造访——需要至少提前一天安排好时间再来虚度一下午,才能不枉费那份“既无用又奢侈的闲情”。这也是常辰所刻意营造的,“我们着眼于古今生活的比较,试图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唤醒并引入当下。”如今这方隐匿于喧嚣市间的天地,处处透露着与高速运转社会相悖的姿态,也让那位三百年前的闲散诗人从现代寻到了知音。不跟随也不盲从,悦纳生活的无序与自由,或许就能拥有一种“更为轻快的视野”。四季食单

“我们希望能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来传达南京本土文化,

让传统的语言完成属于当代的转译。”

南京鼓楼区汉口路,从马路边向着居民区的小巷子拐进去,爬一段东高西低的缓坡,就能看见一个紧邻道路的小小下沉庭院。推门进去,会发现这里与市面上大多数追崇甜蜜、梦幻的甜品店不大一样——店铺原身是一家酒吧,更改色调再辅以各类温暖的原木色家具,竹影摇晃,轩窗朦胧,绿植入室,鸟啼莺啭。

有的客人刚下飞机就迫不及待地拖着旅行箱赶来,只为了在这个极具亲切感的小院子里慵懒地躺坐一下午,这所隐世小店所传达出的静谧素雅的东方美学,确实也只有步入其间才能真正体会得到。

在还没开店之前,常辰的女朋友周艺就很喜欢做甜点,最早是在家里做给亲戚朋友们分享,总能赢得大家交口称赞,于是很多人都问:“你们怎么不开一家店呢?”

彼时常辰正在南京做设计,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过南大,遇见了这间位于闹市间的僻静院落,“很多商业体中的店铺就没有什么市井气息,这种非常生活化的空间其实挺难找的。”冲动之下两人一拍即合,一家甜品店便应运而生。

位于老门东的悦舍食单新址

店名取作“悦舍食单”,不仅因为私宅院子正位于袁枚随园旧址附近的巧合,他们更从《随园食单》中偶得灵感,想要打造属于东方人的甜品系列。“我们当时的想法是,一般法式甜品都会搭配咖啡,口感甜腻,但事实上中国人并不嗜甜,用茶来搭配甜品可能也会是个不错的组合。”

极具中式美学的甜品

周艺是甜品店主理人,她选取了《随园食单》中的点心单和茶酒单作为经营的品类,结合自己长期研习的当代烘焙技法,并根据二十四节气中的风景物候选择时令食材,特别打造了一份独属于金陵的“四季食单”。而常辰则包办了空间与品牌的设计,从口感之外的视觉、体验上,完成充满禅意的中式美学营造。

青苹果切薄片卷起口感清甜的香草甘纳许,点缀在猕猴桃果泥之上,“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故名「湖月」”;「花钿」是用树莓雪葩和巴斯克芝士做底,再被树莓巧克力刨花层层叠叠裹起,形如艳丽春花,“花钿委地有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冬藏」以枣泥、板栗、红枣、芝士做成花生与核桃状,寓意“秋收冬藏,万物孕育而待”......

根据二十四节气打造的「四季食单」

谈起甜品常辰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他对每一款甜品的制法与材料都熟稔于心,并能将古语诗文信手拈来道破其名称的出处来由。他自己最喜欢的一款也是悦舍的第一款甜品,脱胎于南京传统的赤豆酒酿元宵——将酒酿做成米酒慕斯,再搭配红豆羊羹,名叫「莫愁」。“我们希望能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传达南京本土文化,让传统的语言完成属于当代的转译。”

甜品店内景

从最开始近乎“任性”地尝试,到后来被众多食客追逐着更新了一个又一个四季,常辰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透过这些精致且古色古香的食物,再借由一间可以“偷得闲光半日”的小小院落,去体味百年前文人的闲情雅致。

“于今人,尤其是都市人,茶室几近成为从世俗烦扰和日常劳累中短暂抽离的唯一日常空间。一碗茶汤配一枚点心,便可让我们回归源于农业文明的前世,身心与山川雨露同在。

找到自己的文字“无论是做甜品还是做设计,我们都想要将文化的内涵植入进去。”

年,悦舍食单从汉口路迁至扇骨里,后又来到南京人文荟萃之地老门东,老店地处随园附近,新店毗邻李渔的芥子园旧址。虽几经迁徙,但常辰设计的店铺一直延续了传统民居、文人宅院的形制,“因为正是这两百多年前的文人赋予了悦舍食单文人风雅和美味隽永。”常辰是建筑师出身,但令人遗憾的是,自入行他始终没有亲历过一座完全建成的建筑。“在深圳工作时,我参与了青岛邮轮港的投标,之后来到南大设计院也完成了几个项目,还有接触过的一些民宿,它们总是在我离职后建成或者因为各种缘由而没有落地。”回忆起过去每一次的失之交臂,他的语气中带出了一丝纠结的烦恼,“我知道自己是真的喜欢建筑,却一直没有真正实现的作品。”所幸他并未被这些懊丧的情绪打败,“没有进行过特别规划,但也一直没闲着。”年常辰与擅长软装设计的合伙人吴媛媛搭档成立了悦设空间设计,从空间和软装两个层面把控。调转方向后,他似乎找到了出口。设计作品:观茶庭除了悦舍食单的几家门店,他们还在被誉为“江南名士一条街”的常州青果巷完成了一个美学艺术空间——「观茶庭」的改造,在这座三进两院的典型江南人居住宅中,保留了斑驳的老墙肌理,以“新置”唤醒“过去”,实现与古为新的平衡;最新完成的作品,同时也由常辰投入运营的江南私房菜馆——「味至小山南」,同样地处具有历史文脉的甘熙故居旁,在南京城中繁华的中山南路,现代与古典在这里交汇,塑造了“一半人间、一半心源”的意趣。“古”与“新”的对话纵观悦设迄今完成的项目,对于文人气质与自由精神的传承是一贯的主题,“无论是做甜品还是做设计,我们都想要将文化的内涵植入进去。”这与常辰自身长期的思考分不开,渴慕于创造一种自我逃逸的隐居原型,且偏好本身有记忆的房子,从微观介入,将设计者的姿态放得极低。“室内设计基本上都是房子先有。老房子有了过去,可作为设计凭据的内容就更多。”老房子的记忆一扇木门、一个橱窗、一个景窗、一个折叠窗台,他常以此类多样通透的方式让空间与巷道、临宅老墙产生对话,而并不显得唐突;金属垂帘作为屏障、玻璃取代实墙,刻意营造的朦胧,又总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对仿古建筑的最小干预,这些都是常辰所津津乐道的“轻盈地设计”,“我们一直期望能以更小的介入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常辰曾参编了一本名叫《茶室空间》的书,序言的标题叫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觉得在如今这个快速喧闹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找到一些有心源的东西。这就和作家写文章一样,得找到你的文字,找到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温和地“反叛”

“可能人也确实需要一些‘反叛’精神,

在学习吸纳完知识后,也一定要跳出去。”

大五的时候,常辰进入了深圳都市实践(URBANUS)实习。从矿业大学毕业后,因为女朋友当时正在广州读研,他也就随着继续留在深圳工作。

深圳给予了常辰接触大量极具创新性设计的机会,整个设计市场可以全然接纳任何一个新人提出的概念想法。然而浮于空中的概念也需要具备实现的可能,对于建筑学核心的空间、建构、场地与材质等问题,常辰同样在意,“可能在竞赛中一个新颖的概念是好提的,但形式上的创新究竟能不能跟得上概念,这里还需要打个问号。”

于此同时,深圳日常的运转高效且快速,一代又一代到此闯荡的年轻人来过又离开,看似繁盛的城市表象之下似乎缺少了一些时间的沉淀和留存,这些点滴之处的不适感都在推动常辰寻找一个更适合扎根的地方。

设计作品:味至小山南餐厅常辰和女友都来自安徽,因为亲戚在东南大学教书,他从小就常在东大的大礼堂里玩耍,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建筑学的启发。十多年后,他发现东大依然对自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虽然时代一直在变,但东大始终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xw/1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