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雕刻与绘画于一体

集美味与艺术于一身

颜值在线

低调有内涵

它们,就是“舌尖上的艺术品”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雕花蜜饯

文刘杰华

靖州雕花蜜饯起源于五代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是美食文化与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舌尖上的艺术品”。年12月,靖州雕花蜜饯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7月13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夏乡村,非遗传承人罗先梅(左)在挑选采摘未成熟的青柚,用来制作雕花蜜饯。

罗先梅(蓝衣者)向爱好者传授雕花蜜饯雕刻技艺。

积极授徒传艺,将老祖宗留下的精湛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靖州,各族妇女都会做雕花蜜饯。她们一个个俨然天才艺术家,先将未成熟的柚子青果切成片,再用小巧而锋利的柳叶刀,几雕几刻,龙凤鱼虾、花鸟虫鱼以及“喜鹊闹梅”、“孔雀开屏”、“燕子啄泥”、“二龙戏珠”、“嫦娥奔月”等精美的图案便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漂洗煮沸后拌白糖或蜂蜜,晒干即成。

用柳叶刀雕出的龙、凤、鱼、虾、花、鸟、虫、叶等精美图案活灵活现。

清水中漂洗。

蜜饯放入铜锅中煮沸。

淋上白糖。

太阳下晾晒。

晒好后,就可以泡茶待客。

喝蜜饯茶不仅具有消腹胀解饥渴、清热败火等功效。按照当地习俗,年轻小伙初次上门相亲,姑娘必用蜜饯茶招待;婚嫁寿宴或逢年过节,贵客来访,必奉上一杯雕花蜜饯茶。雕花蜜饯也被苗侗人民称为“爱情密码”。

靖州妇女用小巧锋利的柳叶刀在未成熟的柚子青果上细细雕刻。

在阳光的照耀下,制作完成的雕花蜜饯晶莹剔透,仿佛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

一条腾云驾雾的龙盘旋在青柚上,栩栩如生。

孩童们练习雕花蜜饯,传承非遗,感受魅力。

近年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不断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雕花蜜饯这小礼品已经有了大市场,成为了一项富民产业。如今,全县雕花蜜饯生产企业已达10余家、年产雕花蜜饯多万公斤,经营雕花蜜饯的特产店和超市近家,从业农户达多户,实现人均创收余元。产品不仅在湘黔桂周边地区声名远播,还远销到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ry/1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