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分享,推荐收藏

每天在看,请你点赞

珠江三角洲概况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它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珠江三角洲范围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共9个城市。“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

地形特点

珠江三角洲(旧称粤江平原)冲积层薄,海拔一般20~30米。地面起伏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占面积30%。中部是平原。

气候特点及影响

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2~23℃,最冷的月均温3~5℃,最热的7月均温28℃以上。6~0月,常有台风影响,降雨集中,天气最热。年均降水量毫米以上。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对农业有利。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中国名列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萝、龙眼、杨桃、芒果、柚子、柠檬等50多种。发展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立体农业结构形式,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典范。

特色农业

珠江三角洲位于南亚热带,当地人民创造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经营摸式,即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护养了农业生态系统。又由于修筑堤防,建立电力排灌系统,防止了洪涝灾害和海潮侵袭,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盛产水稻、甘蔗、蚕茧、黄麻以及香蕉、菠萝、木瓜、荔枝、龙眼、橙、柠檬等,淡水渔业亦称发达。

一般的河流只有一个入海口,但珠江却十分有趣,它可是有八个入海口,俗称“八口入海”。那么,珠江凭什么可以有这么多入海口呢?

珠江有哪八口?

珠江,是一个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个省(区)和越南的北部。最后分别由8大口门注入南海,整个水系呈扇状水系。

西、北两江在广东省三水市思贤窖、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及崖门等八大口门汇入南海。

现在所说的珠江口,一般指伶仃洋。

珠江为何有八口?

珠江“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与其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气候原因

珠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2mm,全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为mm。每年6-8月份,受锋面系统、台风等影响,多暴雨天气,流域内易发洪水。

充沛的降水和多发暴雨,让珠江下游低洼区极易泛滥,分叉溢流。

(2)地形原因

一方面,珠江三角洲一带有不少基岩残丘,如广州白云山、中山五桂山和南海西樵山等,河流因此分流。清代只有东三门(虎门、蕉门和横门)和西三门(磨刀门、虎跳门、崖门)入海,且都是由山地挟持的地形。

珠江三角洲为何山丘罗列?

典型的三角洲是平原坦荡、起伏轻微,而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地方却是山丘错落,特别是在西北江南缘一带,有不少海拔四、五百米的高峰。

星罗棋布在三角洲上的山丘,如广州白云山、中山五桂山和南海西樵山等曾是浅海中大大小小的基岩岛屿,珠江水系携带来的泥沙正是以它们为沉积核心逐渐淤积扩展,连接成陆,“酿造”出拥有独特河网与地形的珠江三角洲。

由于形成机制,不少山丘的四周还保留着海蚀和海积的地貌(海蚀崖、海蚀穴等)。

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虽有山丘起伏,但地势总体地平,河流到此流速放缓,再加上潮水顶托等因素,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水流遇沙洲易分叉。近百年来,横门与蕉门间的乌珠(山名)大洋,已淤成万顷沙,蕉门外移,又另成新出海口洪奇门(沥),是为东四门。西边虎跳门和磨刀门间已淤成冲缺三角洲,把海岛连陆,称鸡啼门,最终形成今天八门入海情况。

(3)地转偏向力影响

由于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淤积、土质疏松,珠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弯曲、崩岸、改道、分叉。

(4)海侵海退影响

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三次海侵和3次海退的过程,也影响着珠江口的侵蚀与沉积,塑造着河口地貌。

入海口不止一个的河流还有哪些?

其实,入海口有多个的河流还不止珠海,甚至还不少,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

()恒河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流经印度后进入孟加拉国,河水通过无数水道注入孟加拉湾。

主要汊河有四条:代杜利亚(Tetulia)河、沙赫巴兹布尔(Shahbazpur)河、哈蒂亚(Hatia)河及巴莫尼(Bamni)水道-注入孟加拉湾。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面积有6.5万平方公里,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东部,南临孟加拉湾,属于印度和孟加拉国。该地区汇集了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三大水系(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就是雅鲁藏布江),平均海拔仅有0米,尽管这里由于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容易引发洪水,但依然拥有超过3亿的人口,人口密度极高。肥沃的泛滥平原使得三分之二的人口从事农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全长为千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中国的长江,是整个北美大陆的第一长河。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堤两岸多沼泽,洼地分布,河口分三支成鸟爪状向海外伸展。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它包括.2万平方公里海岸湿地,美国40%的盐沼位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奔涌的河水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冲击形成宏伟的亚热带景观,它由很多河流、湿地和海岸较低的小岛组成。在三角洲边缘,尚德卢尔群岛为人口稠密的路易斯安那沿海地区抵御海洋风暴提供了天然屏障。

(3)尼罗河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它发源于大湖地区的卡盖拉河,自南向北流贯非洲东北部,最终注入地中海。

根据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的记载,古时尼罗河在进入三角洲以后分成了7条支河,由东向西依次是Pelusiac,Tanitic,Mendesian,Phatnitic,Sebennytic,Bolbitine和Canopic。而现在,由于河道的淤积和变动,三角洲上的主要支河只剩下两条:西边的罗赛塔(Rosetta)和东边的达米耶塔(Damietta)。

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是由尼罗河干流进入埃及北部后在开罗附近散开汇入地中海形成的。它以开罗为顶点,西至亚历山大港,东到塞德港(PortSaid),海岸线绵延千米,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尼罗河三角洲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网络等,侵删,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ls/10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