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又将吃出一家上市公司。

日前,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宽食品”)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深交所主板上市,有望冲击“新型方便食品第一股”。本次IPO拟募资6.65亿元,用于健康食品产业园(第一期)建设和研发中心建设。

阿宽食品主要有阿宽和白家陈记两大品牌。据其招股书显示,年,阿宽食品的营收超过11亿元,其主要产品包括方便面、方便粉丝、方便米线、自热食品四大产品系列。

爆火的阿宽红油面皮主打“宽面皮,更有劲儿”、“非油炸”等特点,区别于传统的方便面。数据显示,年,仅阿宽面皮就卖了4亿元。

方便食品可谓是这两年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在方便、美味、高端、健康等领域催生了大量机会。而一碗碗面皮、酸辣粉背后也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

粉面江湖的恩怨情仇

谈起“粉”,就不得不提“红薯大王”邹光友。

年,22岁的邹光友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食品学院,意气风发的他写下了一句“可惜源远千里水,流入朝天门下混”,丝毫没有大学生初入社会的紧张,反而是蛟龙入海般的期待。

众所周知,-的三届大学生,是恢复高考制度后全国最稀缺的人才,邹光友被分配到了四川省三台县一个乡镇任科技副镇长。“为官一方”之后,当地的红薯迅速增收近两成,但红薯价格过低,“科技增收”无法给农民的生活带来质变。

辛苦增收的红薯被村民拿去喂猪,让20多岁的科技副镇长心疼不已,邹光友发明了精白红薯粉丝,将红薯加工之后卖到了城里的火锅店。“红薯大王”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年,邹光友以仅有的元起家,成立了只有3个人的光友特产技术公司,推着三轮车售卖散装的精白粉丝。两年后,他开始意识到产品和品牌的重要性,却无法预测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起落埋下的伏笔。

年,受到方便面的启发之后,邹光友发明出方便粉丝,将红薯粉丝引入方便食品行业。年10月,邹光友斥资建成了中国首条万吨方便粉丝生产线,开启了方便粉丝的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时代。

在这条生产线帮助光友粉丝成为方便粉丝行业翘楚的年,31岁的重庆人陈朝晖接到了一通改变命运的“听说四川有一种方便粉丝,比方便面还好吃,在我们这里销售得很火爆。”

陈朝晖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曾经是校内的学生“首富”,毕业后当过公务员,在百事可乐四川公司做过销售,后来成立了雅士广告公司,做广告的同时还代理食品,逐渐成了可口可乐、旭日升、洽洽瓜子等企业的合作对象。

广告和食品代理都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陈朝晖一直想找个项目维持现金流,刚刚起步、门槛不高、市场向好的方便粉丝正是最好的选择。营销推广出身的陈朝晖将经验发挥到极致,火速注册了“白家”品牌。

这里的门道很深。多年以来,肥肠粉在成都饱受欢迎,而市郊龙泉驿的“白家高记肥肠粉”可谓家喻户晓。而光友的方便粉丝已经初步打开了市场,跟风进入方便粉丝行业的小企业多如牛毛,纷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

不同于科技副镇长的技术路线,广告公司老板选择的路线是促销。“白家军”在一周之内完成了成都各大商超的铺货计划,促销人员带着广告单“占领”了大街小巷。年底,出道半年的白家方便粉丝创造了万元的销售额,直接赶上了光友三年的成就。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年3月,白家高记肥肠粉一纸诉状将白家粉丝告上法庭,而白家的解释是,白家高记的商标注册类别为“餐馆”,而雅士公司的“白家”注册为“食用淀粉及其制品”。这样的说法未被接受,法院传票中提到:在商标存在异议期间,雅士公司不得对“白家”进行品牌宣传。

随后,雅士公司公开表示:“由于雅士的崛起威胁到绵阳一家自居为方便粉丝老大的企业,打破了该企业垄断市场的格局,因此该企业便与高记肥肠粉店接触,怂恿出面诋毁雅士公司的形象及产品。”

被迫进场之后,尽管邹光友明确表示:“方便粉丝市场起步不过几年,市场空间广阔,光友犯不着跟那些跳着走的企业斤斤计较”,但光友和白家依然在舆论、营销、官司等方面交手了多个回合。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在邹光友眼里,陈朝晖只不过是“靠炒作发家的投机短线者,既损人又不利己”;而在陈朝晖看来,邹光友还在踩着三轮车推销自己的产品,既缓慢又毫无新意。

到年,白家粉丝销售额达到1.2亿元,而光友只剩下多万元。也就是说,斗了三年,光友从占据成都八成市场份额的“粉丝老大”,斗到了只有白家粉丝刚成立半年时的水平。从降维打击到以小搏大,白家粉丝绽放着营销天赋的光辉。

但同时在年,我国方便面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亿元,占据着方便食品市场约九成的份额,即食方便粉丝在四川异军突起,但想要突破统一、康师傅们的封锁,就必须默契地停止内卷。

年,光友与白家粉丝不约而同地开始修炼内功。光友接连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弥补营销的短板。时至今日,邹光友引领红薯粉丝“五次革命”并被称为“红薯大王”的故事被摆放在光友粉丝官方网站的显眼位置。

而白家粉丝连续进行了两次融资,万资金入账,并于次年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密云建设方便粉丝生产基地,在营销之外打造技术的长板。

年,白家食品陷入了另一场漫长的争端,这次的对手是河南白象集团,争议的焦点是商标。此后6年间,双方先后在郑州、北京、济南、成都等地打了5起官司,被称为“中国食品行业商标第一案”。

直到年2月,该商标侵权案在最高法院裁定落幕,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各自退守原有的方便粉丝和方便面领域。

年,“四川白家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其简称更改为“阿宽食品”,由“白家食品”引发的两场恩怨,成败且由他人评说。

一年卖出11亿,茅台基金入股

解决了友商问题,阿宽食品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单凭红油面皮,阿宽食品就取得了年销4亿的成绩。目前阿宽食品的SKU已超过,成都甜水面、酸辣粉、成都粉节子也颇有爆款潜质。

从各品类的增速来看,年至年,阿宽食品方便面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5.08%,增速相对较快;而年,自热食品的销量则较年增长.6%。

毛利率方面,年至年上半年,阿宽食品方便面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38.61%、37.54%、31.6%和27.51%;方便粉丝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37.04%、37.1%、30.59%和27.6%;方便米线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43.47%、39.35%、29.64%和31.69%。

据招股书信息显示,年至年,阿宽食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2亿元、6.31亿元和1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2.18%;年上半年营收为5.93亿元。按年的收入计算,阿宽食品的市场占有率为1.36%。

利润方面,年至年上半年,阿宽食品的净利润分别约为万元、万元、7万元和万元。

抓住风口并快速崛起的阿宽食品也引来了资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jj/10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