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10729.html

学者简介

周有光,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早年研读经济学,年奉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研究的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

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

周有光常自嘲“上帝太忙,把我给忘了。”如今,岁的他依旧勤思睿智:“岁等于1岁,一事无成,很可惜的岁。”(来源:百度百科)

周有光: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

岁高龄的周有光先生依然思考着祖国、世界和人类的未来,但这一年的生活并不平静,经历丧子之痛,病情也几度起伏,“几次病危又脱险,实在太不容易了。”周有光的外甥女、高级工程师毛晓园说。

“不要谈我个人,我们来谈谈这个世界”

毛晓园分享了一个感人的细节:去年生日会后不久,胃部刚动完手术不久的周晓平前去为父亲庆生,“父子俩见面非常高兴,吃完饭就唱起了歌。舅舅用英文唱圣约翰大学的校歌,又用法文唱《马赛曲》。唱着唱着他笑着说不记得了,晓平就一个人把《马赛曲》唱完了。这么多年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他们父子俩唱歌,岁的父亲和80岁儿子的父子深情把大家的心都融化了……”

据毛晓园回忆,去年1月22日周晓平去世后,周老就住院了,经历了胃部大出血、胰腺和肺部感染,几次收到病危通知书。“6月以后慢慢恢复了不少,有时三更半夜想起晓平还是会哭。9月时他告诉我们,‘风暴已经过去,我挺过来了’。”这一年周老的饮食主要是营养液和鸡蛋羹,不复往日大啖烤鸭和葱油海参的“豪气”,人清瘦不少。

周老的精神时好时坏,两个保姆日夜守护着他,身体状况已无法坚持看书做学问,但老人依然会看新闻,看到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他便打电话“召唤”相熟的编辑张森根、叶芳来聊天。最近还饶有兴趣地看看《大秧歌》、《芈月传》等电视剧。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策划人、责编叶芳回忆起今年元旦与周老的会面:周老饶有兴趣地看着摄影记者唐师曾的相机,笑着说相机技术越来越先进。“他总是对世界充满期待和好奇。他跟我们说,不要谈我个人,我们来谈谈这个世界。他说了一句话,‘我是认真地思考了这个世界的’。我想他已经对自己的人生做了总结,这句话包含着他对国家对世界的责任。”

毛晓园说,岁以前,周老数次提起到岁就安乐死,“现在不说了”。此前,周老曾对前来北京看望他的老家常州市领导幽默地说:“一百一十岁等于一岁,一事无成,很可惜的一百一十一岁。实在没有多少话讲,要少讲空话。”

杨绛(图片来源:网络)

与杨绛会面互道“久闻大名”

周有光的一辈子活了别人几辈子。《朝闻道集》、《拾贝集》的策划人张森根总结,周有光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他是个银行家;50岁到85岁,他是语言文字学家,他的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以后,他是思想家。

年,岁的周有光提出“终身教育,百岁自学”,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yf/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