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模式为汶川造血赋能义乌
来自汶川阿坝师范学院的29位学生在义乌学习电商专业知识 “人勤地不懒,土堆能变‘刮金板’。”这句俗谚在汶川广为流传。地处川西北的汶川县是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交汇融合的聚集区,崇山峻岭之中,一些曾经的贫困村靠着义乌搭建的电子商务展销平台,把“藏在深闺无人知”的“汶川三宝”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以及花椒等农特优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其电商销售量从5%提升到35%。 几年来,义乌充分发挥世界“小商品之都”优势,结合汶川的实际需求,按照“党建+电商”的帮扶模式,为当地量身定制了党建引领、人才培育、氛围营造、产业提升、服务优化等“五大工程”,促进当地自身造血功能,形成了一条汶川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生态体系。 东“电”西“输”义乌电商模式吹进千家万户 青山绿水一幅画,白云生处有人家。 夏至时节,位于汶川县雁门镇通山村海拔米的高半山腰上,漫山遍野的青脆李、红脆李树一片翠绿,青果挂满枝头。“进入直播间的各位朋友,后面这片青红脆李果园,就是我们汶川‘三宝’之一,再过半个月就可采摘上市,预定果子的朋友,我们会优先安排发货。”7月10日,作为义乌青年电商创业孵化种子计划培训班的优秀学员,汶川县古羌牧云家庭农场的羌族小伙董益顺一大早,就带着直播设备来到了通山村村民董艳慧的青红脆李果园,开始了网络直播预售。 别看董益顺现在对直播营销熟门熟路,就在去年,他还是个电商的门外汉,种植的水果主要靠商贩上门收购,价格波动大,利润微薄。在两地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去年6月,董益顺作为汶川县相关部门选拔的致富能人,来到义乌青岩刘村参加青年电商创业孵化种子计划培训班。义乌的电商创业老师,手把手教他直播、建网店、修图、客户交流等方面知识。接触到电子商务后,董益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变。 回到汶川后,董益顺利用所学电子商务知识和运营技术,注册了淘宝网店,开通了快手、抖音直播账号,把直播间开进了果园里,通过直播预售帮助当地果农增收致富,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电商创业“领头雁”。目前,董益顺已与周边多个村寨的农户签订购销协议,联系果园面积超过亩。 不仅是汶川各族群众在搭乘电子商务致富快车,汶川的相关企业也乘势而上,谋求与义乌开展合作。 “以前,汶川以及整个阿坝州虽然有大规模的特色水果种植,但由于山高坡陡,路途险峻,存在着销路难的问题。但是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的电商模式,让农产品走出大山有了希望。”汶川食里八乡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赵建康说,从去年开始,企业与义乌绿禾网、澜兰汇、顺联动力等公司合作,建立了网上汶川馆,打造“义乌销售+汶川发货”的电子商务模式,帮助雁门镇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销售甜樱桃公斤,每户增收1.5万元。 在电商帮扶中,义乌充分发挥电商优势,支持汶川发展电商产业,引导和鼓励义乌电商企业与汶川电商开展合作,将成熟电商资源、经验导入对口地区,帮助汶川培育本土电商企业。四川阳光净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聪告诉记者,年,他与合伙人张骋首次在京东、天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xw/11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州大学生试水直播经济,帮乡亲们带货助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