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橄榄别称,亦指“鲜果”——应时果品。

△新鲜的青果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橄榄》:“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而“青果”成为常州古巷之名,其来有自,恕不赘述。

未成熟之青果苦涩,然而回甘无穷,令人难以忘怀,何况青涩本是一种真诚,因此有一份同人刊物以“青果”命名。《青果集》封面《青果集》扉页从扉页可见《青果集》为“杏坛文学社”所创,时间是年3月15日,已经38年了。“杏坛”在山东曲阜孔庙主体院落大成门内,相传为孔子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之处,坛前有杏树四株,故名。

△曲阜孔庙杏坛

“杏坛文学社”是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一个文学团体。学校始建于年,时称山东师范专科学校,在济南。年5月,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师院,9月迁址曲阜,在县城西关外。年11月,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笔者于年9月从山东师院毕业后分派到曲阜师院中文系任助教。她是我国农村第一所培养人民教师的高等学府。小县城办大学,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曲阜师范学院(.9—.11)创刊《青果集》是为了献给我们的母校献给敬爱的老师和同学献给热爱生活的人们献给百花争艳的三月……办刊目的杨广敏:《序》孟蒙:《祝贺与期望》孟蒙在文中深情地说:“‘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文学的生命和价值在于新意和深意。”孟先生时任中文系副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已故。杨广敏在文中抒情地说:“青果,属于生命,尽管它还嫩小;青果,属于我们,尽管它还苦涩。”杨先生当时是应届毕业生、“杏坛文学社”社长,现任集美大学美术院教授、硕导,艺术研究所所长。《青果集》创刊号内容颇为丰富。有目录为证:目录1目录共计小说4篇、散文9篇、诗歌首、评论1篇。刊物装帧、设计、题字、插图均有专人负责,虽是业余,颇有水准。可惜的是,刊物创办了就停刊;可贵的是,创刊号至今还保存着。创刊号的保存者是我老友吕永进先生。吕先生是曲阜师院84届毕业生,长期任教于鲁东大学,是文字学教授,现已退休。年4月5日,“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大学召开,吕教授应邀来常参会。会议期间到青果巷考察,参观了“周有光图书馆”,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后在我陪同下,吕教授等参观了“荆溪玉陶艺术馆”,对玉陶艺术赞叹不已。会议期间,吕教授有幸结识了玉陶发明人王荣泰先生,会后两人续有往来,也是一段佳话。△前排左一王荣泰先生,第四排右四吕永进教授,第二排右三笔者5月6日,“青果记忆”第3期发表了拙文《忆有光先生》,我转发给关心常州的吕教授。他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xw/1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