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情長,重陽安康
重陽節 又稱登高節,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 把“九”定為陽數 九月九日 日月並陽 兩九相重 故曰重陽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 自魏晋重陽氣氛日漸濃郁 備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 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此後沿襲至今 重陽習俗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 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重陽習俗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 “糙花糕”以粘些香菜葉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 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 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習俗 佩茱萸·簪菊花 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 茱萸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 《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陽習俗 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囙此,重陽節才一直保留著飲菊花酒的習俗。 九日所釀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延年益壽的長命酒。菊花酒有清熱解毒、明目祛風、平肝舒肺、益陰滋腎的藥用價值。 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為“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認為借此二物,可消“陽九之厄”。如今,山東地區仍有民間童謠言:“九月九,九重陽,菊花做酒滿缸香”。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習俗 賞菊花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 歷來重陽節都有觀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在古時重陽節又叫菊花節,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徵,重陽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 從三國魏晋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成為一種風尚。 菊花,盛開於秋,其耐寒傲冷的品格,歷來為文人墨客所喜愛和稱頌。如杜工部“叢菊兩開他日淚”,以菊入情;白樂天“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頌其堅韌氣節;陶淵明“采菊東籬下”體現隱逸的高潔;孟浩然“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反映重陽賞菊的民俗;等等。 叶泉《甘辞紫绶恩陶令》68x68cm 国画中賞菊 菊花與中華文化結緣極深,而就中國畫而言,菊花作為“花中四君子”之一,是花鳥畫入門所必須重視與練習的對象。 早在唐宋,滕昌佑、黃荃、徐熙、趙昌等均為畫菊的高手,他們把勾勒填色的工筆劃菊法發展到極致。南宋以降,水墨寫意逐漸興盛,菊花的畫法日漸豐富。通過畫菊,文人高潔的情懷和人世的溫暖在濃淡幹濕、抑揚頓挫的筆墨中得以體現。 叶泉《黄花白发相牵挽》60×95cm 在當代中國畫壇,葉泉是一比特藝術根基深紮於嶺南大地而又具有創造力的藝術家。他生於廣州、長於廣州,師從關山月、黎雄才、沈仲强、黎葛文,曾赴法國學習藝術四年。 他的花鳥畫以工寫意,具有藝術和文化雙重構成的特點,立足於本土、融會中西而勇於創新。 葉泉的花鳥畫從風格上說,是獨具一格;從技巧上說,是兼收並蓄;從意境上說,是別開生面;從審美上說,是時代品格。其作品已深深打上了嶺南文化的符號與烙印。 葉泉,澳門人,年出生於廣東,師從關山月,黎雄才。年至年於法國深造。年被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評為99年度全球傑出人士,卓越藝術畫家。現任澳門教育文化藝術協會常務理事。獲澳門中國畫大賽冠軍。 中國美協主辦澳門回歸中國畫大賽銀獎,第九届全國美展優秀獎。中國文化部藝術司、中國美術家協會等主辦百年中國畫展入選者。 中國出版之澳門大辭典被載為澳門當代名人。中國郵電部發行葉泉畫集帶資郵柬一萬册。先後於世界各地出版發行大型作品集壹拾餘册。作品被海內外多家博物館及美術館收藏。 叶泉《莫与桃花一般看》60×95cm 年,葉泉獨自前往法國,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進行了藝術深造。他遊歷在歐洲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並悉心觀摩和研究歷代藝術大師的傑作,如饑似渴地汲取其中的藝術養分,這為後來葉泉的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被國際評譽為“當代花王”的葉泉,在多年的留法深造中,將中西方藝術融會貫通,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年,葉泉被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協會評為“99年度全球傑出人士”。其作品多次參加法、英、德、日及加拿大等中國畫展覽,並被海內外博物館及美術館收藏,影響力遍佈全球。 葉泉在中西藝術的比較中,加深了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認識和理解。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藝術相互碰撞中吸收養分,讓他的花鳥沾染了些許“西洋味”,創造了具有時代氣息、民族氣派和强烈個性的畫風。 叶泉《飒飒金风秋色妍》60×95cm 葉泉善於把傳統的中國畫技法與西方油畫、水彩畫表現手法巧妙結合為一體,把山水畫技法融進花鳥畫,形成了色與墨、線與面、工與意、虛與實强烈的空間效果。 其重彩畫色彩斑斕,靈動剔透;水墨畫則如行雲流水,氣象萬千,堪稱“中西繪畫藝術結合之典範”。 葉泉的花鳥畫涉及的題材極廣,不止精於菊花,還善繪牡丹、荷花及南國花木,尤善草蟲、魚類等。葉泉尤其喜歡描繪秋天,菊花是他最鍾愛的題材,也是他花功夫最多的題材,他將經歷感受過的某種生活和境界融於畫中,囙此,他的畫作有一種特別的熟悉感和親近感。 叶泉《自知洁白独万芳》60×95cm 沈仲强善畫山水、花卉,尤以畫菊花馳名藝壇,並享有“沈菊花”的美譽。葉泉繼承了沈仲强匯百花之衣缽,以工筆的精細雙勾繪花,逐層為花瓣暈染設色,比其師的清逸更添瑰麗之感。以“西形錶中韻”,以豐富的見識及真切細微的描繪使得筆下的秋菊炫麗不俗,為嶺南花鳥別樹一幟。 葉泉以工而有意的畫風、豔而不俗的色彩、高潔自許的格調、熱烈奔放的情感,高揚了“嶺南畫派”的大旗,為當代中國花鳥畫的傳承與發展開闢了新途。 葉泉一直堅守“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理念,以中國繪畫為主,吸收西畫為輔,以中國畫筆墨為體,以西方繪畫形色為用的基礎上,開啟了他的花鳥畫在創造性的轉換中追求現代品格之路。 叶泉《冷淡花枝寂寞开》60×95cm 葉泉除了在紙上繪畫之外,還喜在瓷板上進行繪畫。葉泉創作的瓷板畫,工而不板、豔而不俗、細而不膩,體現了葉泉深厚的繪畫功底。 談及瓷板繪畫,葉泉說:“在陶瓷上繪畫,有很多不確定性。陶瓷經過大火燒制後,有些效果沒辦法顯現出來;而有些顏色經過燒制後則非常令人驚豔。裡面有很多變化,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必須要經過火的冶煉之後才能看到效果,這就是陶瓷作畫的魅力所在。” 作品欣賞 往期回顾 终归大海作波涛 凌云健笔,清词丽句。 花之声,鸟之语。 清心雅玩,文人竹刻。 全世界仅两件的它,竟被用来腌过鸡蛋? 这些“逆天”文物真穿越了吗? 这就是收藏眼光! 年度全球最贵拍品Top10 全国博物馆+精品展 央视故宫纪录片《故宫》全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xw/10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快排出肾结石有多快,4小时内含排石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