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苞露红期:

病害--白粉病;属子囊菌,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主要危害苹果树的嫩梢,叶片,也可危害芽.花及幼果。

传播途径:以菌丝体在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来年春季随芽的萌动,病菌孢子侵染嫩芽.嫩叶或幼果。4--9月为病菌侵染期,5-6月为侵染盛期,本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栽培条件及品种有关。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连续下雨会抑制白粉病的发生。

防止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结合修剪剪除病稍.病芽。3;化学防止最佳时期,花苞露红期(倾城)

霉心病及花腐病

黑星病--主要危害叶片或果实,还可危害叶柄.果柄.花芽.花器及新稍。从落花期到苹果成熟期均可危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此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枝和芽鳞内或以假囊壳在病叶中越冬。翌年5-8月释放子囊孢子,以7月释放量最多。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潜育期9-14天。9月末病害停止扩展。早春多雨发病较早,夏季阴雨连绵,病害流行快。

防治方法:化学防制最佳时间,花苞露红期.花后第一次打药期。(倾城)

绵蚜--苹果绵芽属同翅目害虫。

发生规律:年发生14-16代,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全年第一次发生高峰。7月中旬至8月中旬气温较高,不利于绵芽的繁殖。8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由于气温下降,绵芽的数量又极剧增加,10月份形成第二次发生高峰。

危害特点:主要危害苹果树干枝的伤疤,缝隙及根部等处。吸取大量养分,根部受害后肿瘤密集,阻止水分.养分的吸收和运输,因而树势衰弱,降低产量。由于该虫被大量白色绵状物包裹,药液难以粘着,所以防治难度大。

防治措施:1:彻底刮除剪锯口.病虫伤疤.粗老翘皮处越冬的绵蚜。2:树上喷药:在果树萌芽前.或花苞露红期防制。(拂光)

螨类--苹果山楂螨、全爪螨(红蜘蛛)、二斑叶螨,山楂每年发生5-13代,全爪每年发生6-9代,二斑每年发生12-15代。前两种主要以危害叶被面为主。二斑群集叶被主脉附件吐丝结网于网下危害,气温越高,危害越重。静宁此时段卵.幼虫.成螨混发。

化学防制:花苞露红为关键时期,此时期气温20度以下,选择不受气温影响的药剂很重要。(索库)

配方:乐涂2号+倾城+拂光+索库

二:花后第一次;

斑点落叶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尤其是展叶20天内的幼嫩叶片;还可危害叶柄.一年生枝条和果实。发病时间5月上中旬,遇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受害叶.枝条或芽鳞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风雨传播,从皮孔侵入进行初侵染。

一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一个5月上中旬至6月中旬,第二个9月上旬。

化学防制;最佳防治时间花苞露红或花后一周为宜。(叶将+大生)

苹果卷叶蛾--属鳞翅目害虫,一年4代,以幼虫危害嫩叶,新芽,稍大卷叶或平叠叶片或贴叶果面,食叶肉呈纱网状和孔洞,并啃食贴叶果的果皮。呈不规则形凹疤,多雨时常腐烂脱落。果实发芽时开始出蛰,出蛰幼虫爬到新稍上危害幼芽,花蕾和幼叶,老熟后于卷叶内化蛹。

化学防治;最佳时期,花苞露红或花后第一次用药(5%阿维菌素+保农闲)

金纹细蛾及蝽蟓

叶螨--苹果山楂螨、全爪螨(红蜘蛛)、二斑叶螨,山楂每年发生5-13代,全爪每年发生6-9代,二斑每年发生12-15代。前两种主要以危害叶被面为主。二斑群集叶被主脉附件吐丝结网于网下危害,气温越高,危害越重。

化学防治;最佳时期,花苞露红或花后第一次用药(5%阿维+超霸)

配方:叶将+大生+保农闲+5%阿维菌素+超霸

三:套袋前

小黑红粉病---主要危害果实,特别是被黑星病菌侵染后的果实,在原黑星病病斑上,表面渐形成橙红色霉状物,后期病斑扩大,引起果实腐烂。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主要以菌丝体在染有黑星病的病果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果实,储藏期多发病,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苹果黑点病----主要危害果实,枝梢和叶片也可染病。果实染病初围绕皮孔出现深褐色至黑褐色或墨绿色病斑,病斑形状不规则稍凹陷,病部皮下果肉有苦味不深达果肉,后期病斑上有小黑点。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在落叶或病果实病部越冬,翌春苹果落花好10--30天易染病,7月上旬开始发病,潜育期40--50天。

化学防制;时期落花后10--20天及20--30天分两次防制。(通秀+喜亮)

锈病---又称赤星病.羊胡子,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新稍及幼果等幼嫩绿色组织,叶片染病,初在叶面产生油量的桔红色小圆点,后病部变厚变硬,叶背隆起,长出许多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在柏树上越冬,翌春靠风雨传播,5公里内可侵染,早春多雨多风,温度17--20度发病重。

化学防制;花前花后喷唑内杀菌剂均可防制,套袋前再防制一次。(通秀+喜亮)

苹果黄蚜--同翅目,蚜科。以成虫若虫刺吸叶和枝梢的汁液,叶片被害后向背面横卷,影响新稍生长及树体发育。

生活史及习性;年生10多代,以卵在枝杈.芽旁处越冬,来年4月下旬于芽,新生叶背危害10余天即发育成熟,开始繁殖,气温越高危害越重。套袋前芽虫分泌的粘液,可污染果面,使苹果失去商品价值。

化学防制;发生始期防治(米塔尔)

配方:通秀+喜亮+劲彪+米塔尔+红速拼

四:收麦前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叶柄。叶片染病,初发生在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上,后扩展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斑。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以菌丝.分生孢子盘或子囊盘在落地的病叶上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从叶的正面或背面侵入,以叶背面为主,潜育期随气温升高缩短。病菌从侵入到落叶约13--55天,田间5--6月份始发,7--8月进入盛发期,10月停止扩展。该病的发生与雨水.树势.品种有关,春雨早且多的年份发病重,树冠内膛下部比外部上部发病早且多。

化学防制;通过花前花后白粉病.斑点落叶病的防制兼制褐斑病的前期预防,套袋后为最佳防制期。(叶将)

虫螨同上;

配方:叶将+劲彪+米塔尔+超霸

五:麦后

病害---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等叶部病害。

虫害---卷叶蛾.金纹细蛾.螨类等害虫,尤其气温高,螨类发生重。

配方:秀特+保农闲+5%阿维+红速拼

六:摘袋前

病害---斑点落叶病.小黑红点病。

虫害---小卷及金纹细蛾螨类绵蚜等。

配方:喜亮+叶将+拂光+索库

▲长按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ls/8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