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今年,隆安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打造“那果飘香”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以点带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立足当地特色资源狠抓乡村振兴发展,形成了一条具有特色、成效明显、亮点纷呈的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在产业园区方面,重点村屯产业支柱明显,三大产业核心示范区产业园区内已完成建设提升;在乡村治理提升方面,重点村屯乡村治理成效显著,多个村屯获评县级文明村。

隆安县“那果飘香”乡村振兴示范带蕴藏着怎样的“密码”?

蹚出产业兴旺之路

12月,隆安县那之乡柑橘产业现代化示范区高明长岭基地正迎来沃柑丰收。时值沃柑采摘季节,种植林地与鲜果分拣集散中心均是一片繁忙景象。这些从枝头采摘下来的果实需要经过专用机械设备进行浸泡、清洗、分拣、包装等工序才能运输至南宁市区内或出口国外。

包装工人在鲜果分拣集散中心打包沃柑装袋。黄思宁摄

“我们在这里打包一袋沃柑可以获得4元,一天我们将包装件左右,每个月最少能获得元工资。”包装工人李颖与同事在鲜果分拣集散中心内装袋打包沃柑。

农户到柑橘基地工作。黄思宁摄

像李颖这样通过农业劳动实现增收的工人,在示范区内还有不少。示范区聘请长期工人多人,吸纳周边村约户农户到柑橘基地做季节工,年雇请临时工人次以上,每年给农户带来多万元的收入,吸纳1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万元入股经营,给村集体分红多万元,收益农户共多户,其中吸纳4个贫困村万元入股,为贫困村集体增收28万元。

广西高明农业集团董事长高明介绍,那之乡柑橘产业现代化示范区总面积约5亩,目前该集团已在示范区内种植沃柑0亩、青柚亩。

隆安县那之乡柑橘产业现代化示范区高明长岭基地。黄思宁摄

据悉,示范区以高明农业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带领家庭农场和农户实施生产标准化、管理企业化、投资集约化、社员职业化、产品品牌化,通过租赁流转土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进行运作。总体设有沃柑标准化种植区、青柚标准化种植区、综合管理区、水果加工仓储区、生态休闲采摘区五大园区。

隆安县融科研、产业、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已初具规模。

建设现代农业前进之路

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富裕,归根到底靠发展。在隆安县加快乡村发展的步伐上,广西金穗农业集团依托火龙果、香蕉等产业资源优势,采用建设现代农业的“家庭农场”模式,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产业发展、分享收益成果中,以此达到富农兴村的目标。

广西金穗农业集团采用“家庭农场”模式。黄思宁摄

“在我们集团统一种植的火龙果基地中,划分了25亩给农户负责管理。”广西金穗农业集团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卢电坤表示,“按照火龙果的市场价格,农户可以在三年内把成本收回,同时还能获得利润。”

广西金穗农业集团火龙果基地。黄思宁摄

农民种植“致富果”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农户在管理时,该公司还通过培训,深入推进家庭农场经营户培养,培养创业创新知识、培养科研种植技术、培养服务乡村人才。

原先有户农户加入了广西金穗农业集团“家庭农场”,今年又有50户农户申请加入。此举,增加了农民对乡村土地的热情与积极性,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提升乡村风貌幸福之路

走进隆安县那桐镇大滕村潭那屯,绿植萦绕,农家小院修剪了枝叶,新修建的道路连接了村口与家、家与庭院,让久居的家乡增颜提质,有不少路过的游客,驻足留影。

潭那屯开展“三清三拆”后,村民打造微菜园。黄思宁摄

为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潭那屯从环境整治、设施完善、文化挖掘、风貌提升、乡村治理、传承铸造六个方面,全面提升村容村貌。隆安县那桐镇副镇长黄贤菲介绍:“风貌改造主要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和坡屋顶改造,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硬化、安装路灯、修建篮球场、停车位、排污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绿化美化等。”

“以前我的房子是土泥房,没有刷墙。村子道路两边也有不少垃圾。”村民李国智边回忆边说道:“开展‘三清三拆’后村里多了休闲娱乐的地方,房子也变得漂亮了许多,住得越来越舒心。”

隆安县那桐镇大滕村潭那屯。黄思宁摄

为带领村民群众参与到乡村风貌提升中,潭那屯加大整治工作的监督力度,多次走村入户宣传乡村风貌改造工作,收集村民意见、提高群众的精神文明意识,营造出培育良好文明新风,打造宜居乡村的新风尚。

目前,全屯已完成外立面改造和坡屋顶改造60栋,不少村民群众拍手叫好。

可能你还想了解

???

隆安县定江村:产业振兴富足宜居

深耕“三农”沃土铺就强农惠农富农路

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公布隆安震东社区榜上有名

免责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jj/1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