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青果打好产业牌小红花种出好日子
沙青果打好产业牌 武威日报全媒体记者姜新文通讯员何贵军 引进一个企业、培育一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民勤县重兴镇借助“三变”改革东风,引进甘肃兴威实业公司发展沙青果试验示范项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脱贫增收。 今年,兴威实业公司按照每亩元的价格,在重兴镇集中流转土地亩,建成母本采集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亩,定植苗木万株。同时,建成51座全钢架育苗拱型温室,繁育苗木50万株。目前,共完成投资万元。 原产于北美东北部的沙青果,成年树高1.5-2.5米,叶片夏季深绿而光滑,到秋天变为灿烂的红紫混合色,主要用于提取花青素,极具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沙青果花青素、黄酮、多酚含量比较高。特别是花青素,含量比葡萄要高20多倍。花青素在保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民勤县沙青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建仁说。 甘肃兴威实业公司从年开始引进试种沙青果,目前已经有12项研究成果申报国家专利。基地还与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发系列产品6个,并已开始中期试验。 “我们现在已经种植了沙青果多亩,打算利用3到5年时间,把沙青果种到5万亩左右。与西北师范大学合作研究的果酱、果酒还有饮料等产品,预计10月份就可上市。”李建仁说。 土地流转也把周边村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产业培育给他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就业的机会。由于流转的土地比较多,基地能够带动周边多人就业,平均每亩用工费用在0-元之间,目前已经支付劳务费多万元。 小红花种出好日子 作者:董海霞白天斌 眼下,在古浪县裴家营镇小岭滩红花种植基地,采摘红花的工人抓紧采收,一片繁忙景象。 裴家营镇地处古浪县东部,当地是沙质土壤,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种植红花。古浪县朵什农牧专业合作社以每亩元流转当地农户闲置土地种植红花。今年,裴家营镇依托朵什农牧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红花产业亩,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据朵什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范川介绍,今年合作社种植红花亩,从种植、管理、采摘都需要人工,现在是采摘期,也是用工高峰期,每天用工人左右。 小岭滩村村民朱生荣,从红花种植开始,就一直在这里打工。“我每天能挣多元,能在家门口打工,对我来说再好不过了。”朱生荣说。 赵范川说:“每亩红花晾干可收40公斤,每公斤约元左右,每亩地净收入在元左右。红花采摘期长达半个月,都是雇用当地农户采摘,实现了合作社和周边农户的双向受益。” 小岭滩村党支部书记王之国说:“小岭滩村发展红花种植产业已有五六年,刚开始时种植规模比较小,今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又增加了亩,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务工,每人务工收入平均每天都在元以上。” 武威日报原创内容版权归武威日报社所有责任编辑:张福民 编 辑:吴 昊 实习生:孙小青 武威日报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yf/3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麦茶泡水的禁忌孕妇不宜喝大麦茶
- 下一篇文章: 棉湖人常吃的这种水果,得用棍子打,还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