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沂南县界湖街道枣林庄村的田地里,余亩的西兰花迎来丰收,村民们穿梭在田间忙采收,绿色的菜地和忙碌的身影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沂南县界湖街道枣林庄村西兰花种植基地。

“这些收上来的西兰花将供应国内高端餐饮和商超,并出口日本和欧美。”村党支部书记李书勋告诉记者,这是枣林庄村的现代农业创业园的一处。

而就在3年前,村里还远不是这样。

难题

枣林庄位于县城郊接合部,和很多村庄一样,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田地零星分布在每家每户的手里,土地无人去种、无利去种,村集体的收入也寥寥无几。如何让撂荒地变成“金窝窝”,一直困扰着枣林庄。

年,李书勋回到了老家枣林庄,通过换届选举,这位90后成为了村支部书记岗位上的一名“新兵”,挑起了振兴家乡的担子。

村党支部书记李书勋。

“全村3亩耕地,其中多亩是优良土地。年轻人忙着在城里打工,不想种也不会种,留在村里的老人,种不动。所以很多地都闲置、荒废。”刚接手的李书勋愁容满面。在他看来,村里的优势就是有好的土地资源,那要如何在这上面做文章呢?

破局

“你不想种地,那就让专业的来种。”

李书勋告诉记者,村“两委”经过长时间探讨,多次外出学习,最终确定了成立党支部创办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走规模化种植的道路。

年枣林庄先把种植专业合作社办了起来,流转余亩土地计划推行规模化种植。随着沂南县“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的推进,枣林庄和第一个伙伴青果食品公司搭上线了,他们寻找本地原材料生产基地的诉求与枣林庄规模化种植的愿景一拍即合,双方“合伙共富”的发展模式就此开启。

青果农场南京农业大学院士试验田。

青果食品公司总经理石霞说:“有了这项合作,我们就能在“家门口”发展种植基地,一年可节省运输费50万元左右。”

针对党支部创办合作社组建初期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项目的问题,由街道党工委搭建平台,由界湖街道国有公司先期垫付流转资金万元,枣林庄党支部将流转土地规模扩大到亩,并顺势成立枣林庄现代农业创业园,用于配套适度规模经营,蜜薯、毛豆、菠菜、西兰花等蔬菜作物在创业园内压茬轮番种植。

创新

光是这样还不够,还有问题要解决。

“合伙人”青果公司要求种植要自动化、机械化保证效率,为此,枣林庄还需要找到一个种植方面的行家。

在村“两委”努力下,枣林庄将提供种植托管服务的金丰公社纳入“合伙”范围,利用金丰公社的良种和技术,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作物收益。金丰公社总经理李宗龙说:“我们主要看中村里的土地是连片,方便管理,减少了集采的投入。

李书勋说:“种植所需的人力物力都由合作社承担,用工优先使用本村劳力,在蔬菜收割、脱水等环节,需要多人。在每年领取承包费的同时,村民们通过打工又增加一份收入。”

11月7日,创业园区另一处蜜薯丰收。

同时在作物种植过程中,为保障村子和农户利益,街道国有公司垫资为全体农户购买“农业种植险”,兜底保障农作物收益,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

现在枣林庄现代农业创业园每亩地的收益在元左右,收益分配村集体占10%,农户占30%。村民一亩地租金是元,加上村集体元的分红,真的是“躺着赚钱”。

共赢

“如果村民愿意,也可以参与年底分红,根据当年种植的蔬菜价格,年底进行统一分红,在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每亩地能达到-元左右哩。”提起现在的收入,村民张慧云聊得喜不自胜。

村民张慧云在金丰公社从事采收管理工作。

枣林村出地,金丰公社种植托管,青果食品加工销售,保险公司保障,枣林庄现代农业创业园把原本分散的资源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了“党支部创办合作社+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农业种植公司+保险兜底”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有效解决村级合作社体量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完整的产业链,也让青果食品建立了基地、金丰公社扩大了规模,农民增收集体增收,国有公司优化了结构,保险公司拓展了业务,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界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向元向记者这样介绍着枣林庄的“合伙共富”密码。

去年枣林庄村集体年增收35万元,枣林庄如今“盘活”合作共赢,“蔬”写出致富新篇章。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向雨瑶通讯员张萍袁鹏尹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yf/1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