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露老师到我系分享创作体会
作家陈露老师到我系分享创作体会 作家陈露老师是我校首位校外导师,从年起至今坚持利用休假时间每年到我校三水校区为中文、创意、商务三个班同学讲授文体写作课程。 今年12月12日,陈露老师前来三水校区为上述三个班16级同学分享他的散文新著《我歌且谣》的创作体会,以实践实训角度带进课堂教学,以个人创作体会启发学生理论学习。并指出一个实现写作目标的思考,即:如何解决作为作家自身需要的书写与社会对作家需要的书写问题。他认为,在写作《我歌且谣》一书,是他进入文学创作几十年来感受深刻的一次体验: 一、作家创作与百姓的“关系”。陈露老师说:“我曾翻阅大量族谱,曾找到不少地方志录,然而看到和读到的更多是一个个干瘪的名字,无法想象和读到那些曾经在他们存在的时空里的一切音容笑貌。历史便此消失;时间便此遗忘。再也找不到来时的路;再也找不到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所诞生的一切爱恨情仇。”这种体验让他自觉产生了“为什么而写,为谁而写”的思考。亦为他进入本土文化研究找到了一种情感的依凭。 陈露老师以《战国墓:我是哪部落的王,我是哪部落的战士》一章为例,讲述了他数年来追寻研究这座广东首次发现的战国古墓的过程,由此进入一片区域上百个氏族历史的探索,并从这些氏族历史中看到这片区域的发展史,这片区域的老百姓生存状态,文化遗存状态。进而理解和思考岭南先民的艰辛与开拓精神。我校中文系主任许峰老师在评价陈露老师新著时说:“《战国墓:我是哪部落的王,我是哪部落的战士》几乎就是浓缩版、文学版的清西平原先民史。没有根的东西是不长久的,陈露对于先民足迹的不断追问,实际是对本土文化之根、民族之根的追问。”(许峰《用双脚丈量大地的探索者》-《飞霞》杂志-广东省作家协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ry/7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文化先涩后甘话橄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