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坐落于青果巷之中,田初中学校文化是与青果巷的古韵一脉相承。

年,学校原址重建,搬入过渡校区,一方面,我们期待一个更新更好的校园,同时,我们也因自家孩子初中三年都将在过渡校区度过而感到遗憾。但是,进入田初中后,我们发现,“青果”印记早已烙刻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着力打造一个“青果园”既视感的物理空间,古色古香的装饰风格,仿佛将青果巷搬入了学校,更再现了从青果巷走出的名人名家的精神风貌。

每个班都选择其中一位名人进行研究,形成了“一班一名人”的班级文化。我家孩子所在班级是“有光班”,班主任张老师带领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了解周有光这位语言大家的一生,访青果巷中的周有光故居和周有光图书馆,读周有光的文章。班级里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黑板报、名人图书角、名人墙都一点点通过孩子们的手被打造起来,班徽、班旗、班级精神也都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形成。

孩子特别喜欢这种自由、民主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有责任感,曾经的小男孩仿佛经历了成长的蜕变。曾经不够专心的他还爱上了阅读,我们在家里给他布置了一个“青青书坊”。他经常拉着我们一起读书,一家人一起追寻名人的脚步前行。

学校结合青果巷文化和青果名人精神还开展了很多活动,开设了地方特色的非遗课程和校本特色的家长课堂,引进不同平台的教育资源,给学生创造无穷的成长空间。希望学校能继续秉承这样的办学理念,也期待学校搬回青果巷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本文来源:常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ry/1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