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钱弘慧

拥抱数字赋能,创享产业未来。3月29日,由团省委、省国资委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浙江省青工创新创效大赛启幕至今,各路技能大咖大展身手。为了全面展示大赛举办以来的项目成果,跟踪挖掘往届大赛获奖项目应用成效,展示青创人的创新故事和先进做法,本届大赛特设“青创先锋”青咖说单元,通过采访历届大赛的部分获奖者,全面展现青工在时代发展大潮中一脉相承的创新精神。

青果享—青工创新创效项目竞赛线上点赞活动也即将登录浙江新闻客户端,30个入围复赛的项目下周就要与大家见面了。

夏日来临,用电量激增,对于供电公司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今天的“青创先锋”青咖说就走进国网杭州供电,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配电自动化班副班长何雨微在第三届青工创新创效大赛上,提出了一套配电网绿色节能优化方案,有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引导用户有序用电。

何雨微,年1月生,年度主创及主持发布的《网架健康码——基于负荷特征分析与用电行为引导的配电网绿色节能优化方案》项目获得浙江省第三届青工创新创效大赛金奖。

年自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入职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现任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配电自动化班副班长。

1.您的获奖项目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为保障夏季高温时期可靠用电,杭州每年有8-10亿元网架类投资用于迎峰度夏电网建设,而春秋季节多数设备的实际利用率仅有20%-30%,存在巨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用户的用电行为缺乏科学引导,造成用电高峰叠加,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网架健康码——基于负荷特征分析与用电行为引导的配电网绿色节能优化方案》这个项目提出了一套电力网架健康评估体系,赋予每个网架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健康码,并设计了一系列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引导用户有序用电的方案,实现设备利用率与供电能力双提升、配网投资与用户电费双节省、资源浪费与环节污染双减少的“三双”目标。

比如红码网架往往是运行风险最高、改造最为迫切的网架,我们通过大数据算法,分析线路负荷特征,求解可以交叉混接的用户,把两条线路上具有互补性质的用户进行对换,挖掘网架供电潜力,同时也在网架薄弱地区灵活设置联络开关,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负荷转供灵活性。另一方面,设计一套多时段多费率的动态电价机制,引导用户错峰有序用电。比如有电动汽车的用户,当用户有充电需求时,通过电价优惠吸引其在用电低谷时段充电,其中绿码区优惠幅度最大。

2.项目的主要创新点有哪些?

项目主要有三个创新点:

一是首创性提出网架健康码评估体系,提升配电网架识别能力与网架优化效率。传统配电网规划往往只考虑可靠性和用户就近接入,我们还考虑了设备有效利用率、新能源消费比重等指标,开展针对性的网架优化,更加经济环保。

二是提出弹性网架优化策略,提升配网供电潜力与供电可靠性,优化配网资源。通过调整配网母线与间隔分布位置,实现线路负荷之间的错峰互补,提升设备利用率与可开放容量,加快新用户接入速度。

三是设计电力市场供需灵活互动机制,实现需求侧柔性管理,提高绿色能源利用率。

3.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项目研发过程最大的困难在于系统台账数据无法满足应用要求,电力调度系统和营销系统无法互通且数据量巨大,需要人手工调阅,再结合两边数据分析。

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我们团队成员分成2个小组,将网架线路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划分,网架优化组负责导出调度系统数据并画出供电路径,用户引导组负责导出营销系统数据匹配相应路径的用户。有时遇到无法匹配的线路,还得再分析原因,大家常常讨论到深夜。为了更高效地实现数据统计和分析,团队成员自学Python等软件,编写小程序,整理出几个G的数据资料和密密麻麻的表格,每一样都是团队的心血和智慧结晶。

最初我提出想法,领导大力支持并帮助组建团队。团队成员来自调度、营销等多个班组,都是抽业余时间参加,有时候刚上完夜班就继续投入筹备。可以说,如果没有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领导的支持,我们的项目无法走上金奖的领奖台。

4.作为青年技术人才,请问您有什么经验和感想可以和大家分享?

在工作和技术研究中,如果能说是经验的话,我最大感受有两点。

一是积极学习,勇于创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主动学习和了解电网相关的知识和现状,做好积累。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用创新的思维去寻找解决办法,大胆提出想法,勇于尝试,即使失败也没关系。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我们青年人更要作为创新的排头兵,积极学习新技术,才能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尤其是创新工作。创新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快乐、但又枯燥乏味甚至痛苦煎熬的过程。在这条路上,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艰苦,承受得住失败。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勇敢顽强,才会在创新的道路上拥有快乐,并有所收获。就像我常用来给自己打气的话:“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5.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并强调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带来巨大挑战。

接下来,我将结合这次青创项目内容,深入研究新能源并网后的配网运行优化和供电可靠性提升相关的技术创新,学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助力高弹性电网建设,为公司打造“国家电网公司战略落地先行示范窗口”助添一份力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ry/1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