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能量

每天8分钟,遇见更好的自己

能量君说:

“枇杷,株叶皆可爱,色如黄金,味绝美。”枇杷枝叶四季蓊郁,临霜而不失色,有“质贞松竹”之节气。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倾注了母亲无私的爱,其风度也像极了母亲的品质。

作者:丁东主播:艳坤

老家的园子,生长着三棵枇杷树,每一棵都由母亲亲手种下。

  

记忆中,母亲种第一棵枇杷树那年,我姐姐0岁、我8岁、弟弟5岁。

见邻家的孩子有枇杷吃,母亲不露声色、悄然上街,买了树苗,回家种下后精心呵护,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三棵用母爱浇灌的枇杷树,相伴并见证着我们姐弟三人,从懵懂至知天命。

  

0

“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

今年“五一”小长假,我们姐弟三家相约回到老家。

在四世同堂的欢声笑语中,年迈的母亲拉着儿孙们一棵棵检阅枇杷树,指着那缀满枝头、罩上丝网的一簇簇青果说:“今年枇杷长得好,等枇杷熟了,我打电话叫你们回来!”

兴奋和喜悦写满脸上。

枇杷生于南国。《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开宝本草》说“味甘,寒,无毒”。

关于枇杷,诗人有不少描述。

白居易除“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外,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比拟,把枇杷比作果实里的“贵妃”;

大唐诗人王建写下了“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的名句;

边塞诗人岑参、诗圣杜甫也有“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的妙言;

苏东坡更有“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感悟,拿枇杷与杨梅并论。

所有诗句中,属杨万里写得透彻:“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

既有比较,更有味道,让人馋蜒欲滴。

我虽凡夫俗子,写不出唐宋诗人那样的名句,但或许是因为曾经与枇杷朝夕相处而滋长的特殊感情。

我发现,枇杷之美,不在其貌、不在其果、不在其味,而在于其独特的生长习性。

02

她是特立独行的。

像枇杷头年腊月开花、次年初夏结果的绝无仅有。

“纯洁无暇似瑞雪,清雅芬芳缀枝头”,在已经没有任何植物色彩或花朵影子的寒冬时节,就连耐寒的菊花,也已抱残守香、干枯枝头,碧绿的枇杷树,开满米色的小花,在风霜中摇曳,不惊不咋、不慌不乱。

这应该是枇杷最大的与众不同。

而这并不惹眼的独特之处,文人却视而不见。

文人看到的只是“梅”的傲霜斗雪、“兰”的色淡香清、“竹”的经冬不凋、“菊”的芳香袭人。

殊不知,枇杷集四君子的优点于一身,完全有资格让人高看一眼。但她与世无争,并不计较什么。

她是顽强隐忍的。

枇杷树四季常绿,活力绽放。

春天,百花竞艳,唯枇杷素面朝天、偏安一隅,人们欣赏不到她的艳丽,就如同看不到一个少女青春美貌的光鲜。

夏初,淹没于浓绿中的青果,由小而大、渐渐泛黄,待金黄艳丽满枝,呈现她一生最显赫、最辉煌的时刻,人们却把焦点聚于品尝一端,大快哚颐,无暇旁顾。当果实被采摘一空,四野皆在浓绿之中,她又被绿海淹没,混同一般。

秋天,别的树都变换花样,该黄则黄,该红则红,满世界五彩缤纷,而枇杷又仅以浓绿示人。

冬天,即便是绿得如痴如醉,也不张扬。一年四季,枇杷依然故我,一副隐忍的腔调。

她是慷慨无私的。

枇杷从来都是尽其所能,能开多少花,则开多少花;开多少花,就结多少果,再小、再难看也要挂满枝头。

就如与人相处,心胸宽广,绝无心机;就如父母对子女的爱,倾其所有,毫无保留。

待果实金黄,枇杷在奉献酸甜享受、丰富营养的同时,也奉献着视觉盛宴。这橘黄又不似于橘黄的果皮,其独有的色泽,耐看而又高贵、洒脱而又不俗、和润而又经典。

好你个枇杷,优雅如君子,娴静如淑女,淡泊似鸿儒,气度似贤哲!

载一树滿滿的思绪,凝望着眼前青枝凝翠、青果团簇的小院美景,隐约中,眼前重现母亲当年忙碌而瘦小的身影。

03

母亲的经历并不简单。

她从小在城里长大,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8岁那年,她成了邮政局的一名员工。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去了农村,因城里粮食紧张,到她嫁在江南农村的姑妈家寄住。

我爷爷、奶奶见到青春、秀气、文静的母亲,觉得与我英俊的父亲是天生一对。

母亲的姑妈经不住我爷爷、奶奶的反复央求,带我父亲去外公家提亲。

不曾想我父亲以他的朴实和勤快,换来了我外公、外婆的默许,最终成就了一段异地姻缘。

往后的日子,母亲放下身段,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一年不到转身为干农活的行家里手,与其他农妇一样挣工分、做家务。在我五、六岁时,父亲患了伤寒,大病两年。

要强的母亲带父亲看病、陪父亲住院、照顾孩子、喂猪养鸭……

以瘦弱的身躯扛起一个家,硬是挺了过来。

父亲病癒后,她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热忱和向往,与父亲一起,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把三个孩子一个个拉扯大,直至一个个参加工作、一个个成家立业。

其中,还培养出了我这第一个大学生。

04

在那段时光里,其苦难犹如枇杷树上茂密的叶片,密密匝匝。

一生要强、操劳的母亲,如枇杷树般顽强坚韧、迎风顶雨,奉献着花、奉献着叶、奉献着果。

现如今,虽年届八旬,但身体健康,安享着幸福的晚年,算是苦尽甘来。但她的大半生是苦难的。

我从枇杷树上读到的特立独行、顽强隐忍、慷慨无私,岂不正是母亲的品格?

也正是相伴着母亲品格的熏染和传承,我们姐弟三人也从懂事到成长,从成长到成熟,从成熟到成家立业,各自拥有着一个幸福的小家,拥有着健康成长的下一代。

只要家还在,母亲不敢老。

那缀满枇杷树上的母爱,厚重如枇杷的果实,色泽金黄,浆液充沛,唇齿溢香,熨帖脾胃……

母亲叫我用手机把枇杷拍下来,我提议来个全家福。

大家围拥着两位老人,在数码相机的闪光中,定格了一个瞬间,背景正是满目青翠、生机盎然的枇杷树。

————END————

来源:丁学东,笔名丁东,轻能量特约作者,男,年出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民盟盟员。现任江苏张家港政协副主席。

主播:艳坤,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ls/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