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果农头疼的病害,

这期为您带来防治技术,

一起来看看吧~

果桑菌核病是果桑最主要的病害,主要危害桑椹,以菌核越冬,菌核随桑椹落地,次年4月上旬桑树开花时土中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孢子随风传播侵染桑花,危害果实桑椹。如防治不当,将严重影响桑椹的品质和产量,甚至颗粒无收。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严格防治。

发病病源

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腐烂老叶、枯死病残枝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内喷出,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

危害症状

子囊孢子侵入一个或多个雌小花、或小核果,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腐烂,呈乳白色,捻破后可闻到腐烂臭气。菌丝体不断扩大,吸干病果内的水份,围绕花轴形成黑色干硬的大菌核,整个病果质地坚硬,并不立即从枝干上脱落,随夏季雨水增多,病果才逐渐落地,一部分融入泥土,一部分存于表土,外表呈黑色,僵硬,至第二年春季桑树萌芽时,随气温升高,再次成为侵染源。

发病因素

此病主要在春季发生,3-4月份是果桑开花、结果期,气温逐渐上升,土壤潮湿,存在于大田环境中的菌核萌发,产生的孢子侵染桑果而发病。据观察,凡地势低洼,间作豆类或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更重;地势高,无间作,杂草少的田块以及春旱年份发病较轻。桑园栽植密度大,通气透光性差,湿度大,发病重。若偏施氮肥,土壤磷、钾含量过低,抗病性降低。

防治技术

桑园土地

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地势较高,易机械耕作。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大10品种亩栽株以下为宜,养成中干树型;有利通风透光和机械耕作。施肥原则:采果结束后重施有机肥,以腐熟的鸡粪、豆饼最优,促使花芽分化和形成,可显著提高产果量和品质;入冬后至发芽前,以专用复合肥为主,增加适量氮肥,每株0.5公斤尿素为标准,随树龄增长而增加。

桑园管理

1.开沟降湿。园内外沟系畅通,做到雨停田干,无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繁殖机会。

2.翻耕清园。冬季桑园封冻前及时清除园内的枯枝败叶,并及时烧毁;翻耕除草,埋压菌核。

3.剪枝增光。冬末春初及时整剪枯枝弱枝,使桑园通风透光,杀灭病原菌,同时可增加枝条间的距离,避免果实相互碰伤,感染病菌。

4.深耕深翻。早期发现白果病,采用摘除方法有一定效果,病果多时显得费工费时,不如采用深翻来的彻底,特别是春季深翻很重要,可破坏表层菌核子囊盘,防止孢子飞散,起到无菌防病作用。采果结束后,结合施肥,对土壤进行机械深耕,在冬季或春季施肥时再深耕一次,机械达不到地方,进行人工深翻,不留死角。

药剂防治

在果桑开花前后和青果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粉剂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对果桑枝、干、叶、果和地表全面喷洒。第一次用药在3月20日前后桑芽萌动前一星期,第二次在3月底桑芽刚萌动时,以后交替使用多菌灵、托布津、速克灵、百菌清等抗菌剂,预防控制每隔6天一次,共喷2-3次;有病时每4天一次,直至少量桑果由青变红时停喷。期间如遇阴雨天,也要在雨停枝干时立即施药。发现病果应及时摘除,带出园外深埋。

感谢您的阅读,扫描下方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乌鲁木齐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ls/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