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着正宗的常州话,活跃在各大草根舞台花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人称“花西李金斗”;她,穿得花花绿绿相当时髦,两人走在一起极具“辨识度”,在小区里无人不晓。他平时很内向,但只要一和她上台,就立刻“疯”了起来,好像换了一个人。他们的常州话说得“赞刚”,录音被国家语委收到资料库里,还教外地朋友、孩子们说常州话。 他们是盛华中、盛亮亮夫妇,一个74岁,一个73岁。十多年来,活跃在我市各大草根舞台。“这些年,华中跟着我一起‘疯’,带给大家快乐,自己也乐在其中。”盛亮亮笑着说。 排练方言节目、商讨台本,忙到停不下来 “只要篱笆扎得紧,野狗自然钻不进,拆穿骗子西洋镜,哎哎唷,安度晚年享太平。”10月13日早晨6点多钟,盛华中、盛亮亮夫妇在花园西村的家中努力排练节目,两人表情丰富,脸上还挂着汗珠。这是他们的一个新节目,名字叫《拆穿骗子西洋镜》,已经到多个社区表演过。 《拆穿骗子西洋镜》的台词,一共有近字,虽然老两口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家还是闲不住,一遍一遍练习。两人年逾古稀,大段大段背台词并不容易,但他们兴趣浓厚,经常会比谁背得快,来上一个小竞赛。 两人又即兴表演了《拆穿骗子西洋镜》里面的一小段。“大妈本有三高症,花掉钞票才知道,胶囊里厢装的全是元麦粉,气得大妈险搭搭送老命……”一表演,平时内向的盛华中瞬间变了个人,神采飞扬,肢体动作也很到位。 “谎称孩子出车祸,骗子要你汇款;你有‘三高’,骗子忽悠你高价买神药;还有一个婚恋骗局……我们这个台本里有这么几种诈骗手段,你看看,哪里要完善。”夫妻俩饶有兴致地和记者探讨着台本,认真做着标注。 每次演完这段新节目,台下总有老年观众找到夫妻俩,分享一些自己或者身边人被骗的经历。“除了婚恋、保健品诈骗,还有冒充公检法诈骗,很多老年人都被骗子唬住了,所以我们想到更多单位、社区去演这个节目。”盛亮亮说。 排练到上午8点钟,夫妻俩准备出门,要去省曲艺家协会寿奎成老师家,商量一个最新节目的台本。退休后,他们一直忙忙碌碌,一个月最多时演出近20场。 十多年来,跟老伴儿“疯”遍常州 夫妻俩热爱文艺表演,两人最初结缘就是在当年城建系统的文艺宣传队。盛亮亮从小喜欢表演文艺节目,在自来水公司工作时加入了城建系统的文艺宣传队。因为当时没有配乐,盛亮亮发现一个帅小伙能吹小号,立刻找到文艺队负责人,一定要把帅小伙拉入宣传队。结果,不但文艺队有了强力外援,盛亮亮还“顺带”解决了终身大事。 “我们两个兴趣相投,都喜欢表演,用方言说唱,最开始的一个说唱节目叫《大变样》。”两人又在客厅即兴表演了一段方言节目《大变样》,“老早百姓穿衣裳、真正一副寒酸相,棉布供应有定量,做了裤子无上装、棉毛衫裤要拼接……” 这段方言说唱就是寿奎成老师创作的,讲的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这是我刚退休那年学会的,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时,演出了很多场,是我们的保留节目。”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盛华中跟着妻子登上了很多街道社区的舞台。 正是因为《大变样》,他们和寿奎成老师结缘。寿奎成老师又创作了《步步高》《老年权益保护》等几十个说唱台本,都由夫妻俩在舞台上表演。除了说唱,“小热昏”“常州道情”等常州的地方曲艺形式,也是夫妻俩登台表演的拿手好戏。“比如常州道情,从清末开始流行,涉及常州乃至江南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内容,我们不能看着这些民间艺术失传。”盛亮亮说。 给国家语委录常州方言 夫妻俩都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盛华中出生在安阳里,也在这里长大。盛亮亮则出生在青果巷,后来搬到府东巷外婆家,直到嫁到安阳里。年,两人搬到花园西村。“我们这辈子兜兜转转一直住在常州老城区,讲的方言比较‘正宗’。”年开始,夫妻俩连续参加三届常州方言大赛,第一届参赛获得金奖,第二届被聘请为嘉宾,第三届担任草根评委。 夫妻俩都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发音人,荣誉证书是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 当时是年,夫妻俩受邀到南京,参加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成为江苏汉语方言调查常州课题的发音人。当时,课题组要求两人各写一段文字,讲讲当地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盛华中写的是老常州怎么过年,盛亮亮写的是双桂坊,两人足足花了一个月准备材料。盛华中还用方言朗读了个字、个词汇、50个句子。在南京,夫妻俩足足录了3天的常州方言。 会说近十种方言,还一直教别人说常州话 除了常州话说得“赞刚”,夫妻俩一共会说近十种方言;上海话、南京话、苏州话、无锡话、扬州话、盐城话等,都是张口就来。最近,他们到南夏墅参加一次表演,台下的大部分都是外地观众。 “开始,我们还有顾虑,怕他们听不懂。”两人表演时,通过台下观众的笑声和互动,发现观众们还是能听懂大概意思的。节目表演时,两位外地观众上台,夫妻俩现场教学,“婆佬两个”“哈伲家”……教了几十个常州词汇。节目结束,观众更是热情,很多苏北、广西朋友,用各自的家乡话和夫妻俩切磋。“他们在常州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大致听懂常州话,但要说就很困难。”盛亮亮说。 其实,每一次表演后,他们都会留意一下,如果观众中有小孩子,就会考考他们常州话说得怎么样,再即兴教几句。“我们夫妻都是地方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希望常州方言作为地方文化长久地保存下去,现在很多小孩子都不会讲常州话了。”盛亮亮说,他们计划走进常州一些小学,给孩子们表演常州方言节目,让他们听听正宗的常州方言,“我们也想跟孩子们交流一下,激发他们对于常州方言的兴趣,让他们平时回家多和大人说常州话。” 他们是花西最时髦的老夫妻 “我家这位‘金斗’。”这是盛亮亮对于丈夫的戏称,是说盛华中浓眉大眼、鹰钩鼻,乍一看,长得很像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 自从年搬到花园西村后,因为盛华中极具辨识度的外形以及夫妻俩的时髦打扮,他们成了小区里的红人。夫妻俩和小区的文艺达人还曾计划拍摄一个方言电视节目,讲述花园西村老百姓的故事。故事题材、表演者都不缺,就是少了专业的拍摄剪辑人才,所以尝试几期后无奈搁浅了。 “他们俩都有七十多岁了,但一点都看不出来,看起来最多六十出头。再加上他们一直很热心,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大家都知道他们,就是不一定喊得出名字。”花园西村社区第三支部书记陆琴华说。 每每被问起“冻龄”的诀窍,夫妻俩都会笑着摇头。“我们都是正常吃喝,没有什么特殊的饮食秘方。要说秘诀,就是整天忙忙碌碌,不是在演出就是排练、琢磨新的台本,心态一直很好,感觉很开心。”盛亮亮说。 ■汪磊图文报道 来源:常州晚报 搜索戚区网寻找更多常州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ls/12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青果网络通过高新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