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天,就是端午节小长假了

你是不是已经准备好——

睡到自然醒、手机玩到爆、粽子吃到撑呢

万万不可

老话里

每年农历五月都被称为“五毒月”或“毒五月”

在明代中医典籍《素女妙论》里

有“第五月厄”的说法

厄通恶,农历五月,就是“恶月”

看看人家正月

都被叫做元春、孟阳、嘉月……

(翻译过来就是:亲亲、宝宝、乖乖……)

我们五月竟然被叫做“恶月”

还真是心碎两行泪

6.14

端午

其实在中国文化里“五”有着“涵盖所有、包含一切”的含义,所以有“五行”、“五脏”、“五色”等的说法。

但端午节,五月五,两个“五”就会因为阳气太盛,反而于人不宜,或许这就是老话里的“福泽太大,压不住”吧。

所以在这么“重磅”的五月里

我们要怎么做

才能顺利过好端午节呢

端午

安康

4个办法过好端午节

1

阴阳平衡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信老传统,但事实上,很多“老传统”都蕴含着我国古人深厚的智慧。比如端午这天要吃粽子、划龙舟、吃鸭蛋,并不是毫无缘由,这些习俗其实都在悄悄地用“阴”去平衡端午的“阳”。

粽子,古称角黍(shǔ),黍就是黄米,古人认为黍具火性,又称“火谷”,所以在外面用粽叶包裹,粽叶古称菰叶(就是今天的芦苇),生于水,属性为阴,用“阴”包裹着“阳”,象征着“阴阳相合”;而划龙舟、吃鸭蛋,也都是做与“水”有关的事情,水属阴,均是为了平衡端午过于强盛的“阳气”。

所以,遵从“老传统”,让“阴阳协调”,可以让我们“端午”更加顺利、安康。

2

酌量食粽

虽然粽子牢牢占据着“端午节必做之事”的C位,但其实吃多了,很容易腹胀。

这是因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的作用。但糯米性黏,不能多吃,尤其是小孩子、老人和病后恢复者。吃多了,就很容易出现腹胀、腹痛、泛酸等症状。

那如果粽子吃多了怎么办呢?教你两个办法!第一,喝焦麦芽水。焦麦芽就是大麦芽炒至焦黄,清洗、晒干——就是我们今天的大麦茶——这可是一味中药,有消积导滞的作用。

第二,再隆重推荐一下金嗓子肠宝。肠宝在被肠道原有双歧杆菌酵解后会产生大量的丁酸,丁酸能为肠道提供能量,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胃消化吸收。除了让你在端午节的时候放心吃粽子,小长假聚会期间的各类“重菜”也能轻松消化,让你“吃大餐无负担”!

不仅“憋堵胀,肠宝帮”,作为金嗓子集团致力于肠道健康的主打品牌,肠宝还是一个解决肠道问题的全能选手,可以双向调节腹胀和腹泻,全面保护肠胃健康运行。吃起来也很方便,可以直接食用,也可加入温水、牛奶、咖啡、麦片等饮品或烹调食物中,并且不会被温度限制功效,润物细无声地调节肠道健康,让你“肠道有活力,身体更健康”!

3

端午防毒

从气候来看,农历五月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候,一边是湿热交织,各种瘟病;一边是毒虫繁育,蛇蝎当道,蚊蝇猖獗。所以古人在端午之际,很注意“防毒”。《荆梦岁时记》中写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一直到今天,在门口悬挂“艾草”,都是我们防范毒气入侵的端午传统。

除了艾草,古人在端午节这天还会饮雄黄酒,用苍术、白术等烧烟熏屋除疫,以及佩戴香囊、以药草防虫……

看看,干了这么多事情,古人真是活生生地把端午节过成了劳动节,今天的我们拥有更加便利、卫生的生活环境,却似乎反而不太注意一些生活细节了。如今端午节就要到了,挂上艾草、戴上香包,既有生活的仪式感,也能祛恶、防毒,何乐不为呢?

4

五月祛火

农历五月,特别是端午到夏至的这段时间里,是“火气”至盛之时,从中医来看,暑气通心,所以很多人在这段时间里会心烦气躁、口舌长疮、咽喉肿痛、上火便秘……那该如何预防呢?

那真是不得不说到金嗓子的头牌产品了——金嗓子喉片。成分中含有薄荷脑、山银花、西青果、桉油、石斛、罗汉果、橘红等。

薄荷脑是中成药,由薄荷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环状醇组成,具有疏风、清热、解毒的功效;山银花,别名土忍冬,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西青果,是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干燥幼果,味苦、酸、涩,性平,有清热生津,解毒之功效。石斛,性味甘淡微咸,寒,归胃、肾,肺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可以说,金嗓子喉片的每一味药都是清热解毒小能手,用来预防口舌长疮、咽喉肿痛最好不过了。

嗓子不舒服

来颗金嗓子

当然,除了以药祛火,中医里也讲究“适应天时”,越是炎热夏季,越应该早睡早起,保持心平气和。所谓五脏之中肾属水、心属火,当水火相济时,保持心态平和、稍安勿躁,心火下降给肾用,肾水上济给心用,这样才能达到体内的阴阳平衡。

最后

还是想说

对于端午节

古人留下了许多思维习惯与风物民俗

我们应该尽可能用理智、客观的态度来看待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不能一味奉为圣旨

也不能用封建迷信一棍子打死

在接下来又热又闷的端午小长假和明媚五月里

祝大家心平气和

安康如意

参考资料

素问中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策划制作

编辑

STEVE初审

张弛终审

杨丽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ls/1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