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牡丹花台

留园中部东北方远翠阁前置明代方形青石牡丹花台,面北正对楼阁。花台用三层条石叠砌,高65厘米,东西宽厘米,南北长厘米,四角雕有书卷,正中条石上浮雕双狮戏球,东侧浮雕吴牛喘月,西侧浮雕天马行空。东西两边雕有双鹿、双马、双羊、双兔等动物浮雕,整个花台共有动物浮雕9石,极为生动,显得古朴典雅。

石雕的吉祥动物狮子、骏马、鹿、羊栩栩如生,伴以灵芝、万年青等吉祥花草,美轮美奂。

雕有多头形姿各异的骏马,神采奕奕。《易经》:“乾为马。”马是刚健、热烈、高昂、发达的象征。它雄姿矫健、奔腾向上、神采俊逸,古有天马、龙马之称,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八马各显身手,拉着周穆王巡行天下,功勋卓著。“八骏”比喻着他的人才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

花台石雕“双马”

一马扭头吃草,尾巴垂下;一马则站立在湖石中长出来的花草前,尾巴略呈蜷曲状,似乎能感觉到它的嘴巴在咀嚼着花蕊。

花台石雕骏马

一马竖起尾巴,扬蹄前奔,犹回头望着杨柳树下的另一匹滚地撒欢、双蹄朝天的马。马前方有一棵万年青结着球状果实。万年青四季常绿,结球状色果实,有长寿富贵、福如东海、硕果累累等寓意。

花台石雕“天马行空”

浮雕中的骏马,足不践土,脚不落地,身下飘云,前方上空如意状飘云,恰如正腾空而飞的周穆王八骏之一的“绝地”,那乘云而奔的雄姿,又似穆王八骏之一“腾雾”。据《拾遗记》记载,周穆王的八骏,根据马的行迹称名,除了“绝地”“腾雾”,还有跑得比飞鸟还快的“翻羽”、夜行万里的“奔霄”、逐日而行的“超影”、毛色炳耀,光芒四射的“逾辉”、一行十影的“超光”和身有肉翅像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的“挟翼”。

花台石雕“双鹿”

双鹿在湖石边卧地休息,彼此似乎在用眼神对视传情。

鹿是我国园林著名的人文动物和传统的祥瑞动物,被称为“天鹿”,具有丰富的文化涵义。鹿为善灵之兽。《易林》:“鹿得美草,鸣呼其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具有互不疑忌、和睦友爱的仁德。所以《诗经》中以“鹿鸣”为宴会宾客之乐。

鹿幽居山林,逐食良草,恬淡、清净,安于自然,与古代的幽人隐士精神相契,因此古人常以“麋鹿之情”比喻隐逸之情。

鹿在民俗文化中广泛地作为长寿的瑞兽,葛洪《抱朴子·玉策篇》:“鹿寿千岁,与仙为伴”。在道教中鹿是仙人的坐骑,故鹿又被称为仙兽。

鹿繁殖众多又喜成群出没,有繁盛兴旺之意。

鹿又与三吉星:“福、禄、寿”中的禄字同音,表示福气或俸禄的意思。

花台石雕“瑞芝双鹿”

灵芝有瑞芝、瑞草之称,“王者有德行者,则芝草生”,灵芝被赋予神圣、尊严、高尚的道德色彩。汉班固《西都赋》:“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李善注:“神木灵草,谓不死药也。”中国灵芝又名三秀,陈淏子《花镜·灵芝》还认为,灵芝是“禀山川灵异而生”,“一年三花,食之令人长生”。灵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吉祥物。传说鹿与鹤一起卫护灵芝仙草。

花台石雕“双兔”

两只活泼可爱的兔子,左侧的兔子回首欲吃灵芝草,右侧小兔子正昂首张口吞食着万年青果实。小白兔善良温顺、机灵敏捷,深为人们所喜爱。古代神话传说谓月中有白兔,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在道教掌故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于是,兔子也被人们视为长寿的吉祥物。灵芝、万年青强化了长寿的吉祥含义。

明代青石小花台

留园北部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的西侧有一座盆景式明代青石小花台,比远翠阁前牡丹花台体量小,造型更为简洁。

花台用二层条石叠砌,高57厘米,南北长厘米,东西宽厘米。

花台四角雕有书卷,面西中间条石两侧线刻卷草金钱结子图案。花台内植有黑松、地柏、杜鹃,配以沙积石,形成一座大型盆景。

园林是历史的物化,物化的历史,仔细品读,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也能获得知识的滋养。

文章由苏大教授曹林娣授权。

曹林娣笔名林棣,江苏无锡人。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年2月在西北大学中文系(先秦两汉文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设计艺术专业中国园林文化方向博士生导师,苏州市园林局顾问,苏州园林学会和苏州古建学会理事,《中国园林》杂志第五届编委。日本帝冢山学院大学、台北东吴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园林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园林经典》《中国园林艺术论》《中国园林文化》《静读园林》《古籍整理概论》。

来源:留园编辑排版发布:园林局融媒编辑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ls/1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