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优秀的老师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朋友,无论何时都会受到学生的尊敬。恽瑛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在东南大学的校园里提到她的名字,人们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位慈祥的老师的形象。

这并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师,而是双语物理导论、国际交流及两个及早理念的发起者。她卓越的成就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已经影响了几代学子。遗憾的是年2月10日,恽瑛因病在南京离世,享年97岁。

恽瑛教授出生于年4月3日,从小在江苏常州长大,年她成功在北平辅仁大学毕业,年又继续攻读研究生并顺利毕业。

毕业后她选择留在南京中央大学当助教,并于年在东南大学物理系退休。退休后她仍然没有放弃教学事业,又继续在东南大学执教直至年。为我国物理学的教育贡献了毕生精力,她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或许是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课堂上她总是教导自己的学生要爱国爱学校。她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有开拓精神,有与她人协作的意识,同时要有牢固的知识基础。

一位东大的校友焦德宇曾说,自己第一次见到恽瑛老师时,就觉得对方非常慈祥,还带着学着特有的气场。教学时老师总是坐在第一排,面带微笑的看着每一位同学展示。她对同学们进行眼神的肯定与支持,这也在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自信,因此东大每年都有不少大一新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提起这位老师,不少学生校友都对她称赞有加。杜源校友曾说,这位老师有着渊博的专业学识,因为从来没有老师的架子,对年轻人也十分和蔼宽容,外表尽显谦逊。

每次和老师谈话时都会让人感觉她平易近人,表情动作与讲话的音调也非常有亲和力。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恽瑛教授在教学方面也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她独创了两个及早的教学理念,认为做教育不应该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从事研究工作的兴趣与能力。

这套著名的教学理念,曾经被科学杂志进行专题介绍,而她也因此获得了全世界致力于本科生科学教育的科学家称号。除此之外,她还在东南大学对大一新生进行双语物理导论的课程。

这个课程提倡学生自主与创新学习,并且创建了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自主讨论、研究合作4个要素的互动教学模式。

学生需要主动查阅英文相关资料并研究课题,随后用英语报告自身研究成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她看来,刚刚入学的新生需要在这个阶段完成两个至关重要的任务。首先学生们必须跨越中学与家庭在某些方面的障碍,努力适应大学生活与大学的学习环境。

其次则是要采用各种方法手段,激励学生从入校起就努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会主动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转变原有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主动积极探索新的知识并进行创新,日后才能成人成才。

从进入东大到年退休,又到退休后继续执教至年,恽瑛教授在东大已经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

此时的她早已桃李满天下,但她仍然能够一口叫出曾经教授过的学生的名字。年时,教授已经92岁高龄,受到东南大学常州校友会的邀请,她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青果巷进行走访。

在场有两名学生是第1次参加她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学生,虽然已经多年没见,但教授还是一口叫出了学生的名字。

而每次提起自己的学生,这位教授也总是展现出自豪欣慰的神情。或许正是这一份浓浓的师生情谊,才支撑她继续在校园中奔波忙碌。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但她从未离开过校园,学生始终是她心中的牵挂。

年时,教授还曾捐赠了18万元设立助学金,以奖励那些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暂时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优秀学生。年8月,她又再次拿出了10万元资助东南大学常州圣源地的优秀本科生。

年时,她更是将自己珍藏了数10年的教材音像资料,以及自己的获奖证书,出访图片等教学史料,全部捐赠给了学校。

教授表示,虽然自己因为身体与年龄的原因无法继续在学校工作,但仍然希望现在的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她的存在,以及其她教授与前辈对她们的关爱。教授始终认为教学是一份爱心,一种责任,一种奉献。

这种理念贯彻在她的物理学教学事业当中,而她也希望这些后辈能够好好奋斗,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虽然这位教授暂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教学理念与教育精神却仍然在影响着新一代的学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jj/1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