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州服务业市场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全市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疫情、稳增长、扩消费、促转型,加码政策扶持,提振市场信心,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拿出“真金白银”撬动消费活力

为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常州统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消费发展需求,围绕“常12条”和“常服6条”政策引导,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信心的若干措施》,激活处在休眠期的消费,让消费重新热起来、同步生产快起来,形成生产到消费的良性循环。

为充分激活消费新动能,常州采取市、区联动方式,根据“品质生活·常享消费”第三届龙城嗨购节活动方案,在餐饮、商超、家电、汽车等消费领域陆续发放1亿元消费券。5月21日,常州启动了年体育消费券发放工作,分批向市民发放体育消费券共计万元,在全市12家定点场馆消费时,体育消费券可抵扣相应消费金额,最高可享“满元减元”的优惠。6月2日起,推出沉浸式话剧、滑稽戏等一大波惠民演出,价格低至1元,扫码进入“常享游”平台,即可参与抢票。

在提振大众消费信心、发挥传统大宗消费品对消费市场的支撑性作用方面,常州充分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设立万元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按“先到先得”原则,对个人消费者在市内新购置符合条件新能源汽车并在市内上牌的,给予最高1万元/台补贴。同时,完善以直流桩为主的充电设施建设配套,上线新能源汽车充电一站式服务平台“常电通”。支持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加大在常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和统建统营专用充电设施力度,鼓励城市公共交通和公共领域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

注入“源头活水”畅通消费渠道

消费活则经济活,实体兴则产业兴。疫情大考面前,常州充分考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进一步扩充信保基金规模至20亿元,用好“苏服贷”“苏岗贷”等政策性融资业务,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放无(弱)抵押信用贷款。充分减轻企业负担,综合实施退减税、缓缴社保费、水电气价格优惠、降低融资成本等惠企措施,政策资源重点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倾斜。加大稳岗返还力度,将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比例从60%提高至90%。

健全的流通体系是消费的重要基石,全市通过加快“1核心3枢纽8中心”物流体系建设,搭建辐射区域的商品中转集散物流网络。积极打造智慧冷链云平台,降低物流运行成本。建立“主体责任可溯源、食品流向可追溯”冷链物流追溯管理体系,拓展国际冷链物流开展跨境农产品集散性交易,打造进口农产品交易平台,为提升市民消费体验提供强有力保障。畅通数码家电等日用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通道,扩大农村居民消费。

积极开发多样化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引导金融机构针对汽车、家电、家居用品、消费电子产品等热点商品消费研究出台消费金融扶持措施,提供多样化的低风险消费信贷产品。引导法人金融机构持续推广整村授信模式,丰富“阳光信贷”等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和居民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

加速“触网破圈”丰富消费场景

疫情期间,网上零售及无接触餐饮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一批“触网”商贸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寻求新出路。年,常州市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达50.8亿元,是上年的1.3倍;今年1—4月,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零售增长71.5%。沉浸式体验、IP定制、露营集合等消费领域新业态、新场景加速发展,更新潮的种类、更具真实感的场景体验,有效助攻商场“圈粉”。

数字经济作为时下“风口”,不仅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也推动服务业消费衍生出更多新场景新业态。常州通过健全“数字+消费”生态体系,深入推进数字商务发展,支持重点电商园区、企业和平台,发展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新模式,为本地品牌拓展域外市场赋能。同时,加快文旅数字化转型发展,扩大“云演艺”“云展览”“云课堂”等数字文旅产品供给,积极建设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及智慧景区。鼓励通信运营商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加大优惠折扣,年宽带网速兆及以上用户占比达到50%以上。

高质量发展夜间经济。积极提升特色街区品牌影响,青果巷、南市河、汉江路等各具特色的精品街区,以及正在建设的常青·里巷文化旅游街区等,有效延伸日间经济,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环球恐龙城不断丰富夜间文旅消费体验产品,延伸文旅消费链条,形成夜游、夜演、夜食等10类高品质夜间文旅消费业态。各地围绕地方特色开发夜间文旅产品,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业态多元、靓丽美观的地标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jj/1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