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者语:这本书不仅是我的“好朋友”,还是我的“老师”。

我的“好朋友”五(4)班李雨涵大家都有好朋友,我也有一位“好朋友”,我那位“好朋友”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具有魔法,它能让刻苦学习的人受益终生。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它就是《学庸论语》。这本书,我相信大家都认识它的作者:他就是我们伟大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这里面包括了《大学》、《中庸》以及《论语》。这里面有很多人生哲理,使看了这本书的人受益匪浅。我刚开始拿到这本书时先随意的翻了翻,满篇都是之乎者也,我读起来特别费劲。于是我便跑去询问妈妈:“为什么这本书能被称为经典呢?我觉得这本书读都读不通啊!里面好多字都不认识”!妈妈笑了笑、回答道:“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它言简意赅”。后来读的时候发现好多字的读音跟我们现在的字的读音大不相同。例如:“治”原本念“zhì”、在这里念“chí”;“胖”原本念“pàng”、在这里念“pán”;“谦”原本念“qiān”、在这里念“qiè”……古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书读得多了,自然也就明白里面的意思了。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学问、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一定不会孤独,肯定会有人陪伴他的……有一次,妈妈让我去听一节奥数课,因为我别的都还行,就是不爱动脑筋。当老师讲到一道有点复杂、有点难的奥数题时,我觉得我还是不太懂这道题,可老师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当奥数老师问我们会了没有,其他同学都点着头表示会了。我想如果我再开口问老师的话会很丢脸,因为这道奥数题别人都会了就我不会,所以没敢说出来,但总觉得这样憋在心里也不是个办法。放学后,我回到家闷闷不乐,这时候妈妈问我怎么了,我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温和地说:你那本《学庸论语》上面不是有一句叫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吗”?我恍然大悟。第二天,我走进老师办公室,拿着这道题询问了老师,最后把这道题弄明白了。这本书不仅是我的“好朋友”,还是我的“老师”。

审稿:郑芳编辑:陈卫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cd/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