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全球化的互联互通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快速迭代之下,新奇特水果层出不穷。在不经意之间,道路边、野草丛中默默无闻的山间野果突然在朋友圈窜红。覆盆子就是这样悄然走上前台,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瞬间秒杀了同期的其他鲜果,变身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水果。

栽培鲜食果

国内覆盆子以野生为主,着生于山地杂木林边、灌丛中或荒野,枝干上长有倒钩刺,3月开花,4月结果,5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为聚合果,主要用作中药材,以青果晒干入药。立夏后,果实充分发育且呈现绿色时采收,除去梗、叶、花托等杂质,倒入沸水烫2-3分钟再捞出,随后摊晒或烘干,即可作成品药材出售。覆盆子可以和很多种补药相配伍,是药材界一味百搭之品。

栽培青果

覆盆子的果实完全成熟后,有红色,金色和黑色,味道酸甜适口,也是山区孩子喜爱的零嘴水果,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寥寥数语道出了童年鲁迅对覆盆子的爱恋之情。宋朝大吃货诗人苏东坡对覆盆子更是喜爱之至,在苏轼文集中的《与章质夫三首》对覆盆子作了专门推荐,“前者路傍摘者,此土人谓之插,三四月花,五六月熟,其子酸甜可食,当阴干其子用之。”可见他对覆盆子的感情。

新鲜摘下的鲜果

覆盆子在欧美被称为树莓,红莓、黑莓是它的别称,被誉为第三代黄金水果,以人工栽培居多,成熟果实作水果食用,也用来制作果酱、冰淇淋等,更多的是用作烘焙装饰果。大约在年前后,欧美许多树莓传入我国进行规模栽培。

当年结果枝

不知何时,覆盆子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水果,被营养学界深度挖掘,评价很高,甚至被某些养生专家推至圣果的地位,称覆盆子的花青素、鞣花素等天然抗氧化物质含量较高,特别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居各种水果之首,各种覆盆子的营养膳食配方铺天盖地。于是覆盆子在国内遭遇爆炒,青果的价格高达50-80元/斤,干果价最高达多元/斤,吸引了大批种植者,就这样覆盆子从野生逐渐进入规模栽培状态。由于种种原因热度消退过后,覆盆子的价格高台跳水,一步一步走下神坛。如今,它又悄悄地转身成养生水果出现在大量休闲采摘园里,进一步走入了大众视野,成了朋友圈的常客。

栽培结果状

银湖街道的姜磊拥有50亩覆盆子基地,年栽种,年赶上了一个好价格,接着青果和药材价格开始逐年下降,至年,青果价格已远远的跌出了成本价以外。姜磊也开始了他的转型之路,重心从青果药材销售慢慢移向熟果休闲采摘之路,从粗放型生产向精细管理迈进。

打顶后的当年新生枝

覆盆子的枝条萌发力强,生长旺盛,枝干上长满了硬刺,对人很不友好,稍有不慎,就会被刺痛皮肤。他从改善采摘舒适度入手打造园区。首先,对园区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每年在开园前彻底清理行间杂草和新生枝条,为入园采摘扫清障碍。然后,他进行适量的整形修剪,对当年生枝条统一高度打顶,让果实的着生范围适合采摘。最后,他还调整了施肥规则,采后马上重施有机肥,每亩施入羊粪公斤,大大地提高了优质果比率。姜磊说,国内覆盆子的鲜食果栽培还没有成熟技术可借鉴,对覆盆子的栽培管理他还在不断地摸索之中,接下来他将从提高鲜果的品质和品相方面着手改造。逐步在品种方面作一些调整,当初引种时以药用果为主,品种较杂,不利于鲜果销售,需要整合优良品种,淘汰一些品质差、果形小等不适合鲜食的品种。还会对栽培模式进行调整,根据覆盆子的生长特性搭建基本的篱架设施,进行标准化栽培。

行间采摘通道

覆盆子从野生状态进入人工栽培才刚刚开始,大规模的鲜果食用也属于起步阶段,品种和技术的研究也远远没落后于其它大宗水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进覆盆子鲜食果的栽培技术。

--------------------------------------------------------------------------------

杭州富阳恒浩家庭农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cd/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