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虫害防治灰霉病
点击蓝字 灰霉病是番茄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特别是冬春季节保护地内低温、高湿,内外气候条件变化较大,往往发病严重,造成减产20%—40%。 典型症状: 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地上部位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渍状腐烂,之后干枯,表面产生灰霉,严重时可扩展到幼茎,使幼茎产生灰黑色病斑,腐烂折断。成株期叶片发病,叶尖开始时出现水渍状浅褐色病斑,病斑呈“V”字形,并逐渐向内发展,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边缘不规则,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茎部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高湿时长出灰色霉层,病部以上逐渐枯死。果实发病主要出现在青果期,多从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开始发病,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果皮变成灰白色、水渍状、软腐,病部长出灰绿色绒毛状霉层,后期病部产生黑褐色鼠粪状菌核。茎染病,产生水渍状小点,后迅速扩展成长椭圆形,潮湿时,表面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可引起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发病规律:病原主要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时,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寄生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 温暖湿润是灰霉病的主要条件。病原发育湿温为20—23℃,相对湿度要求95%。早春棚室的生态条件恰好温度湿润,很容易引起发病。连阴天、寒流天、浇水后湿度增大易发病。粗放耕作、过于密植、灌水后放风排湿不及时、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病果及病叶不及时清理等,均易发病。 病原编辑 番茄灰霉病病果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其发病适温20-25℃,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编辑 物理防治1、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2、种子臭氧灭菌处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种子40-60分钟。 3、大剂量臭氧空棚灭菌:在幼苗移栽前,关闭放风口,用大剂量臭氧气体对空棚进行灭菌处理。 生物防治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进入秋天后,白天降低棚内湿度,保持通风,摘除病残体,清理出田间。 2、发病前用30ml《霉止》兑水15公斤,发病时用50ml《霉止》加15ml《大蒜油》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每7天用药1次。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进入秋天后,白天降低棚内湿度,保持通风,摘除病残体,清理出田间。 植保要领编辑 1、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 2、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 3、对保护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 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 5、经常去田间进行管理。 番茄灰霉病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朋友们能多转发,帮到更多的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cd/3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武平县丰俐达果业柑橘微量元素稀缺对比图
- 下一篇文章: 茄子5种烂果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