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光泽一颗西红柿的农业40中国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 http://www.pfzhiliao.com/ 在无菌的种植区内,工人只有采摘的时候才会触碰到果实。新华网蒋巧玲摄 采摘下来的西红柿“颜值”极高。新华网蒋巧玲摄 新华网福州3月30日电(蒋巧玲肖和勇)武夷腹地光泽县,一场春雨刚刚停歇,温室蔬菜基地里,一组由实时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组成的气候参数就传到了电脑终端——今天,棚里的西红柿要“吃”多少营养液,全由这组数据说了算! 像这样的数据传送,每天都在丰圣智能温室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里发生。看似平常,背后却孕育着生态县光泽的“农业4.0”。 何为“农业4.0”?我们先从黄月琴的工作说起。 黄月琴,28岁,是丰圣智能温室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的生产种植部主管。每天,她除了到种植区转悠,检查棚内西红柿的植株、果实是否健康之外,更重要的是回到电脑操控室里,接收和处理Priva系统传来的气候参数。这些参数,是保证西红柿“智能化”生长的“秘籍”。 年4月,丰圣智能温室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开工。项目由圣农集团投资建设,首期投资2亿元,规划面积约亩,主要建设智能温室大棚3.83万平方米、加工车间平方米等。作为光泽县探索推进传统农业变革的实验项目,丰圣智能温室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是一个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项目,其中的核心就是Priva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从荷兰引进,可根据不同天气,适时传输光照、温度、湿度等气候参数,为蔬菜滴灌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传到电脑终端后,我们根据参数在系统里设置西红柿的营养液摄入量,开启滴灌系统后,种植区内就滴灌系统就开始自动滴灌。”蔬菜专业硕士毕业的黄月琴,对蔬菜的生长规律和培育技术了然于心,而栽培块上连接的一根小小的滴灌管,则让黄月琴的工作变得轻松、高效。 事实上,当记者走进大棚内便发现,类似的智能化、自动化系统无处不在。例如,铺在地上的供暖管可根据不同季节西红柿的生长需要,调节棚内温度;棚顶上的遮阳系统依据光照接收情况,判断是否开启遮阳模式;棚内的通风系统常时开启,让西红柿的生长环境保持空气流通…… 在这套系统的呵护下,棚内的西红柿奇妙地实现了四季不断产,且年产量比普通地栽高出8-10倍。平均每平方米30-40公斤的年产量,也远远高于国内大部分地区每平方米20公斤的年产量。 目前,丰圣智能温室蔬菜种植示范基已经建成了西红柿从种植、加工、物流到销售的一体化完整产业链。未来,棚内种植区还计划引进种植其他中高端果蔬,并制作沙拉成品等终端产品,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同时,为了实现产品的多元化,企业将把西红柿裂果用于果酱加工,摘除的青果用于有机肥料制作,借此实现整条产业链的生态循环。 “管理智能化、设备机械化、食品安全体系化、环保消防标准化,这就是我们的‘农业4.0’。”福建丰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飞欣喜地告诉记者。 而光泽县委书记陈敏辉用了一句更直观、更形像的话来描述“农业4.0”:“能用机器的不用人,能用机器人的不用机器”。 他举例说,圣农集团的肉鸡屠宰加工,原来负责挂鸡操作需要18个人,实施4.0改造后,只需要1个人就够了;原来每个养鸡场要20多个人,实施智能化管理以后只要7个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产品质量控制更加标准化。 陈敏辉一直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guoa.com/qgcd/12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秋光无限好,南瓜老来红唐诗宋词天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